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5 08:05:24

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1. 让学生自主参与作业设计

传统的作业布置权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总是被动接受作业。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业的主人,我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当中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是命题人,自己出题来,让其他同学做。如:复习文言文时,单纯看书可能比较单调,学生很难入心,我就选择让学生出题并互相做题的方式来强化相关的知识点。先让学生复习一下《学海》中文言文知识点,用选择题的方式来出题,分实词题、虚词题、固定句式翻译题、特殊句式题、词类活用题。把答案写在隔一页处,第二节课同学交换做题。再如,学习诗歌王维的《观猎》时,布置学生出一道5分的炼字题,并且要学生自己组织好答案,然后互相交换做题互相打分。

出题过程中,因为需要用心挑出考点,这样就无形中消化理解了学生的薄弱点;因为需要组织规范的答案,强化做题时的得分意识。而当自己出的题别人做不出来时,会很有成就感。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发学习的主题。

2. 让学生主动反思,查漏补缺

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两大类的反思。第一类是利用作业,可分为①作业前反思,在作业之前反思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作业的有效完成。②作业后反思,在做完作业后进行反思,对作业的正确性作出自我评价。③错误作业反思,当教师把作业批改好以后,反思发生错误的原因,以便以后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第二类是借助考试的机会,为自己理清知识结构。①考试前反思,对一个阶段的知识系统进行反思,主要为考试作准备。②考试后反思,对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原因,为后继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③经验型反思,反思考试中解答的技巧,提高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也为以后考试积累经验。

二、注重以人为本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基本上可分为好、中、差三档。在实践中,我把作业分为基础A、阅读B、写作C三种类型。A类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抄抄词语、练练字,加上此类学生大多不够自觉,一般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做在本子上交老师批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类作业主要完成课外阅读及摘抄任务,一周须阅读并摘抄3次以上,同时写下简单的评析文字,以读促写。C类作业则以写促读,规定每周至少练笔3次以上,长短不限,养成善于思考,质疑思辨的习惯。比如,教完古文《游褒禅山记》,我就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作业:一种是让基础较为薄弱,或迁移拓展能力薄弱的同学,做A类作业,先熟读文章,然后抄一句原文抄一句翻译;第二种基础比较扎实做了B类作业,布置他们收集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或者做一些课外文段的迁移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种基础很扎实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就布置C类作业,让他们写读后感,更深层次地读懂原文,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内心感受。学生都有一本随笔本子,并且都起了充满个性的名字,我给学生布置随笔作业,重在让学生释放心情,释放语言表达的能力。字数多少不限定,可以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成长经历、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写亲情、友情、社会真情,可以折射社会问题等。而且,如果不想让别人看,我还允许学生用透明胶贴起来。因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学生有话可说,就不会害怕写作了。每写完一篇要先自评,找其他学生评,然后再让老师指导。他人的评价,可使学生可以更全面的认识自己,逐步完善自己。

三、注重大语文视野

特级教师张孝纯曾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强调语文教育应把视线扩展到校外,这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一脉相承。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例如我让学生都备有一本摘抄本,摘抄内容包罗万象,就相当于学生自己编的一本书,有名人名句、术语名词、民间俚语、上佳广告语、古今诗词、历史掌故、精短文章、文学流派、精美流行歌词等。特别强调要注意搜集鲜活、新颖、很有时代意义的时评文章,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的最新事件、热点问题等,基本每个星期,我都会选几篇精彩的时评推荐给学生,如《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陈光标是暴力慈善吗?》《药家鑫事件背后的思考》等等,学生可以摘抄或剪贴,每篇附上3、4个适合的话题词,让生活积累与写作紧密结合,以此解决其论据缺乏的苦恼。

上一篇:以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带动社区体育发展的探究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