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观察

时间:2022-08-15 07:17:21

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 mg/kg;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及高乌甲素0.15 mg/kg。分别记录术中SBP、HR、RR、SpO2,并观察各组镇痛效果,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 和下腹痛(宫缩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SBP、HR、RR、Sp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最大,呼吸抑制发生率48%,B组为10%;两组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P<0.05)。镇痛效果:两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B组为优。结论: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和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一个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操作条件,但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用量少,孕妇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较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镇痛方法。

【关键词】丙泊酚;高乌甲素;人工流产;麻醉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39-0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清醒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常给孕妇带来身体不适甚至留下心理创伤。也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应用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妇科门诊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90例,年龄18~40岁,体重45~70 kg,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A组单用丙泊酚,B组丙泊酚加高乌甲素。术前已获得孕妇或家属书面签字同意。

1.2麻醉方法:A组:先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术中根据扩宫情况和宫内吸引反应、肢体活动情况追加丙泊酚0.2~0.3 mg/kg;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前5分钟静脉注射高乌甲素(系甘肃兰药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62020888),继而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两组均于孕妇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并根据术中有无肢体活动及痛苦表情变化适时加注丙泊酚,两组孕妇麻醉情况见表1。记录两组HR、SBP、SpO2、RR等变化情况,以SpO2低于90%,RR低于10次/分作为有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标准。两组孕妇术后均在观察室卧床休息30分钟。

1.3镇痛程度:镇痛效果以优、良、差表示(优:手术全程SBP、HR稳定且无肢体活动;良:SBP、HR增加或有轻度肢体活动,但不影响手术;差:肢体乱动而无法手术)。

1.4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术前两组孕妇的SBP、HR、R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两组比较SBP、HR、RR、SpO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诱导后2分钟,SpO2、SBP明显下降,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与B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51.6%,苏醒时间比B组延长(P

镇痛效果两组大多评价优良,A组有6例手术结束时即诉明显下腹痛。B组有1例诉下腹痛,镇痛满意度以B组最高。两组患者离院时定向力评价良好,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3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其镇痛作用较弱,且与给药剂量具有明显相关性。其最大缺点是呼吸抑制,随剂量的增加呼吸抑制作用增强。本研究单用丙泊酚组呼吸抑制发生率51.6%,与文献报道53.3%相似[1]。临床上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常复合一些麻醉性镇痛药以增加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从而降低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静脉全麻进行人工流产术,取得了满意效果,苏醒时间及镇痛效果较好。

高乌甲素为非成瘾性镇痛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本品还具有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抗炎消肿作用。与哌替啶相比,镇痛效果相当,起效时间稍慢,而维持时间较长。与阿片类镇痛药相比,高乌甲素无呼吸抑制风险,但单独用药,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较弱,复合丙泊酚麻醉可弥补丙泊酚镇痛的不足且减少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可显著降低人工流产术后急性宫缩痛,与有关研究报道同[2]。

高乌甲素静脉注射后5分钟起到镇痛作用,半衰期3~5小时,是急性镇痛常用的强效速效镇痛药,术时孕妇进入浅睡眠状态,手术耐痛性好,并发症少,与丙泊酚联用可减少机械扩宫的痛苦,术时能更好地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本研究表明:两种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一个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操作条件,以丙泊酚复合高乌甲素的效果更好,孕妇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较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15例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胃结肠同时性、异时性多原发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