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时间:2022-08-15 06:46:13

摘 要:川底下村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之一,并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这拉宫”。本文谈论了川底下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关键词:川底下;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44---03

川底下村是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西3公里的山坡地段(图1)。该村原名爨底下村,当地流传着对“爨”字进行拆解的这样一句话:“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图2)。由于“爨”字书写繁琐,且不易辨认,所以简化为川字。

川底下村四面群山环抱,山脉起伏蜿蜒,气势壮观,山形奇异优美。村内有山泉,有充足的日照,良好的自然植被,环境幽雅,夏季凉爽,年平均温度为10℃。是考古、民俗、美术及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据说《侠女十三妹》、《关东大侠》、《三国演义》、《太极宗师》、《慈禧西行》、《无言的爱》等影视剧均在此拍摄内外景戏。村民纯朴好客,特色的农家饭、山野菜、贴饼子、自磨豆腐等让人流连忘返。

川底下村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下页图3、下页图4、下页图5、下页图6)。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之一,并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全村建筑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也有明代风格的,大部分房屋为砖瓦结构,就地取材,门口均在院的东南角,全部建筑集砖雕、石雕、木雕于一体,形态各异,很少雷同。各家的正房东山墙均有泰山支撑,取东边长、大之意,大道边有“板塔门”、骡马店、建筑新奇,有很强的防护作用。川底下村中央横隔一条20多米高的石墙,从墙头俯瞰,全村景色尽收眼中;墙下的青石板小巷(下页图7、下页图8),幽静深远,意蕴延绵。

相传该村祖先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由山西迁移至此,建立了这座韩氏家族聚居之地。该村全都姓韩,据村里“祖先堂”记载:该村为第一世族韩甫金后裔中的一支,并记有该村韩门二十代辈分。排列辈分为“福、景、自、守、玉、有、明、奉、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二十辈,雍正年间前后为“玉”字辈,现村中70岁左右的老人基本都是“晓”字辈,现已传到“茂”字辈。如按三十年一代人推算,该村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根据村内大庙“画碑”记载,大庙开工及建造完工时间和三十位捐银的姓名辈份推测,大庙建于“康熙岁次年间已未七月(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捐银人为第七代“奉”(明)字辈。由此可见康熙五十四年此村已具有三十几户的规模,继续发展达到70余套四合院的规模。

川底下村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妙趣横生,金蟾望月、威虎镇山、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见118页图9)、花仙池、老龙窝、牛头山、京西古道遗址等,景观美不

上一篇:旅游资源多元化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下一篇:旅游区旅游产业文化营销内涵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