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15 05:17:56

个人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以贵阳市24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个人特征――性别、学历、自身创业经历、家人创业经历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解释不同特征学生创业意愿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特征;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94 -02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关于大学生就业,多次听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但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今年的情况更加困难,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很多企业经营困难,裁员或者不愿意再招工。那么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顺便带动他人就业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大学生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创业实践有利于其成长为创业型人才。因而研究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一)创业意愿

范巍和王重鸣(2006)指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占怡(2008)创业意向反映了一个人将创业作为自己人生规划的意愿和偏好。

(二)个人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第一,性别。陈劲等(2007)针对浙江大学为样本得出男生的创业倾向要显著高于女生。冯磊(2011)针对上海某高校学生研究得出男生的创业意愿显著强于女生。第二,学历。范巍(2004)发现MBA学历者的创业倾向显著高于本科、硕士和博士,而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创业倾向无显著差异。魏巍(2013)学历变量和大学生创业意愿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学历越来越高,创业意愿却逐步下降。第三,专业。范巍(2004)发现经管专业学生的创业倾向显著高于理工、人文专业,而理工、人文专业间无显著差异。陈劲等(2007)理工专业与经管专业学生的创业倾向没有显著性差异。冯磊(2011)不同专业( 理工科和文史科) 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学生的创业意愿更加强烈。

(三)研究假设

贵阳市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信息也比较闭塞,创业氛围比不上沿海地区,因而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可能有独特的地方。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1:男生的创业意愿比女生高。H2:本科生的创业意愿比硕士生高。H3: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差异性,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意愿比其他专业学生高。H4: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的创业意愿比没有创业经历的学生高。H5:家人(含亲戚)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高于家人(含亲戚)不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贵阳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研究随机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245份。其中:男性106人,女性;本科生171人,硕士生74人;理工类74人,经管类100人,文史类57人,其它14人;学生本人有过创业经历的37人,没有创业经历的208人;学生家人(含亲戚)有创业经历的142人,没有创业经历的103人。

2.变量测量及信度分析。学生个人特征变量测量题目包括性别、学历、您是否有创业经历、您家人(含亲戚)是否有创业经历等。创意意愿量表借鉴季丹(2010)硕士论文给出的量表。本量表共有6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5,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913 。

3. 统计工作。本研究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性别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为0.003小于0.05,说明创业意愿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从均值上可以看出,男生的创业意愿均值为3.0770大于女生的创业意愿均值2.6918,因而男生创业意愿更大。假设H1得到验证。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更偏好风险,希望在创业中寻求实现自己财富梦想,而就业时工资较低不容易养家,创业可以赚取更多的钱。女生可能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更应该从事更稳定的工作来照顾家庭,创业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因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往往也不允许。

(二)学历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创业意愿在学历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为0.204大于0.05,说明创业意愿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假设H2没有得到验证。但是从均值上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创业意愿均值为2.9133大于硕士生的创业意愿均值2.7320。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学历的学生里面都有很多人有创业的愿望,这与总体的大众创业观点一致。

(三)专业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创业意愿在组间的差异显著性sig=0.048

(四)本人是否有创业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创业意愿在本人创业经历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从均值上可以看出,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均值为3.6847大于不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的创业意愿均值2.7115。假设H4得到验证。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不管从事的是什么类型的创业活动,在实际操练中都积累了经验,如果有新的创业机会也会更加想把握住。

(五)家人(含亲戚)是否有创业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为0.394大于0.05,说明创业意愿在家人具有创业经历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假设H5没有得到验证。但是单纯从均值上可以看出,家人(含亲戚)有创业经历的创业意愿均值为2.9061大于没有创业意愿的均值2.7929。大学生是成年人具有更为理性的判断,虽然家人是否有创业经历可能对自己有影响,表现在创业意愿均值上的差异,但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还是要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判断,比如虽然家人在创业,自己性格内向,那么创业意愿可能不强烈,更加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讨论,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创业意愿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创业意愿更大;2.创业意愿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3.创业意愿在不同专业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理工类学生与文史类学生创业意愿的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创业意愿高于文史类学生,其他专业之间差异不显著;4.创业意愿在本人创业经历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创业意愿高于不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5.创业意愿在家人(含亲戚)是否有创业经历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本研究只关注了大学生性别、学历、专业、本人是否有创业经历、家人是否有创业经历等特征变量,由于研究受限而没有关注其他的特征变量,但是本研究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关注不同大学生的特征,比如男生相比女生有更高的创业意愿,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比文史类专业的学生有更高的创业意愿,之前有过创业实践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这种经历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创业意愿等等,在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时可以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范巍,王重鸣. 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01):14-16.

[2]占怡.个人创业特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行为策略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4).

[3]陈劲,贺丹,邱嘉铭.背景差异对学生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影响―以浙江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J]. 中国青年科技,2007,(03):48-59.

[4]冯磊.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75-80.

[5]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087-1090.

[6]魏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6所高校40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72-79.

[7]季丹.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长春,2010,(04).

作者简介:

张国君,男,安徽六安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完善增值税制度的国际经验 下一篇:慕课发展现状与高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