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15 04:22:20

课改下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对于学校生活来说,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 系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学生健康地成长,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教师教育效果的体现。本文将从师生关系的现状出发,试图构建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1 造成师生间不协调关系的原因

从制度上来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及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教育被演化成对某一类型、某一标准人的加工和制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成为加工与被加工,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形成教师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以师为本,从根本上抹煞了师生平等的平等原则,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从教师个人素质来看,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信仰、品质、学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教师个人素质偏低,追求低级趣味,钟情个人享乐,不思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师生关系失调的因素。

2 新时期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当师生间出现种种失调的关系时,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恶劣的师生关系还将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善于表达,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受益终身,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证。那么在新时期又如何形成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呢?

2.1 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条件:

2.1.1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都是不稳定的,有害于教育的。平等不仅是指师生权力上的平等,更是师生人性上平等、人格上平等。

2.1.2 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时代的发展赋予教学相长这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思想以新的内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在这一环境下生长的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

2.2 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途径。

2.2.1 教师方面。

(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正确的教育观应是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学校提供机会让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师生关系的特点,并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的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探讨。

(2) 提高素质,形成个人良好的修养、品质。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素质指整体素质,教师对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2.2 学生方面。

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失去了主体的意识,他们自愿成为被动的地位,把学习当作家长、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因此学校要设法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要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3 师生间沟通交流。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维系人际关系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交流,教师要善于交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聆听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自己交流,让学生吐露真情,只有谈诚相待,平等交流,才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下一篇:科学探究实验与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