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源于“生活”

时间:2022-08-15 03:09:05

魅力源于“生活”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此强调将课程实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儿童,目的是使道德教育不再是虚假的欺骗,促进学生全情参与,提高教学实效。

可是,面对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被生活”的现象,又迫切需要我们再进行一次深入的关于“基于‘生活’的品德教学”的讨论……

一、透析“被生活”之现状

反观现在的品德课堂,知道“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的教师很多,但考虑、尊重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的教师不多。他们以为: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人、事、物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生活素材,于是就不加选择地乱用一气。可是,褪尽浮华,深入反思:他们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他们的课堂是否为真正地基于学生“生活”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很多课堂违背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理念,偏离了品德教学本该遵循的“轨道”。有时,教师呈现给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被生活”而已。

1. 现状一:时间上太遥远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六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酗酒的危害性,出示了“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李白爱酒成性,所生四子,都无半点诗才。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56岁即逝世。因他酷爱饮酒,他的五个儿子均愚昧无能”。于是,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酗酒对自己的身体太不好了。”有的学生说:“是的,酒喝得太多以后就生不了聪明的孩子了。”(众笑!)

本案例列举了关于诗人李白和陶渊明的故事,看似使学生明白酗酒有害于身体。但是,对于故事的实效性问题值得思考。这两个大诗人,虽然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人人皆知,但是在他们心中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诗人的时代离我们现在已经是太远了!他们看了这些故事之后,会否像看武打片一样感觉不真实、不真切,谓“故事仅仅是故事而已,与己无关”?

2. 现状二:空间上太遥远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六上《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离不开铁路工人,从而让学生明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重要性,课件出示了“2007年11月法国铁路工人大罢工后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们有的说:“铁路工人罢工以后,这么多人没车乘该怎么办啊?”有的说:“铁路工人为什么会罢工呢?是不是工资太低了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案例中,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场面极为震撼,数百万民众滞留火车站,由此引起全国交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课堂上热热闹闹,看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似乎达成了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可是冷静分析,学生的参与只是一种假参与。法国铁路工人大罢工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了,这不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眼里,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故事罢了,学生揣摩老师的意图,投其所好“钻圈子”。随之带来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减弱,回答问题也只是成了应付老师、帮助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善意之举。

3. 现状三:不关注“学生真生活”

如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在执教六上《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身边普通劳动者身上感受到劳动者的可敬,课件出示了擦鞋工、三轮车夫、酒店服务员、交通协管员、纺织工人、铁路工人等,并让学生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位劳动者?”举手学生寥寥无几。

案例中,教师本以为这些职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本以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是,学生的表现不得不引人深思!其实案例中老师所选择的素材虽然来自于现实生活,可是这些素材都并非来自于学生可以感知的生活。他所执教的那班农村孩子对擦鞋工、酒店服务员、三轮车夫、建筑工人、交通协管员、纺织工人、铁路工人的工作到底了解多少?或许有些在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见也没有见到过,更不用说对此有什么感受了,这充其量也仅仅是“老师的生活”而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 现状四:不重视“教学经济学”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六下《放飞和平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国防力量发展速度之快,也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中国国防发展的知识。于是,学生们兴趣异常浓厚,交流气氛相当热烈。殊不知学生们到底在交流什么:“现在中国军事很强大了,连美国都要怕中国了。”“是的,以后要把美国打败,谁让他们常常欺负我们的。”“我知道现在中国有航空母舰,很厉害的。”“那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很厉害的武器吗?”“不清楚了”……

案例中,学生们的交流气氛异常火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但是,花费了那么长的课堂交流时间,经济吗?实效性高吗?从案例中列举的学生的对话中可知,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并没有通过对一些实质性内容的交流,让学生充分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国防力量发展速度之快!这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泡沫课堂”。所以,面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我们也应该学一学“教学经济学”,算一算怎样的教学更经济、更高效!

以上所列举的品德课远离了学生,远离了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也渐渐趋于低效,甚至无效。

二、解决“被生活”之对策

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是解决学生“被生活”现象、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 对策一:“时间鲜”凸显真实感

所谓“时间鲜”是指所选取的生活事例是刚刚发生过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时间鲜”的生活事例才是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六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酗酒的危害,特意让学生交流刚在当地发生的一起因醉酒驾车而酿成的车祸事件,这件事在当地当时关注度极高,学生们几乎人人知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阐述着醉酒驾驶的危害。教师顺势让学生说一说酗酒是否还有其他危害,有的学生举了自己的邻居因酗酒不慎摔伤的例子,有的学生举了自己的亲戚因常常酗酒终酿重病的例子,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本课教学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实效,一大原因就在于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当时关注度极高的事例作为话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教学主题的现实感和可信度,教学实效就自然而然得到了体现。

2. 对策二:“空间近”彰显可信度

所谓“空间近”是指所选取的生活事例与当下学生具有较短的空间距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和可亲近感。“空间近”的生活事例才能够体现较强的真实性,才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价值感,提高参与积极性。

如一位教师在绍兴市“书圣大学堂”活动中执教六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水污染现象,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特地拍摄了绍兴兰亭景色的古今对比和兰亭水污染现状的视频——《曲水流觞 污水煞风景》,并让学生说说观后感受。学生们义愤填膺,有的说:“我觉得那些污染河水的人太可恶了,本来兰亭应该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可现在……”有的说:“那些外国人看到兰亭现在变成了这样,谁还愿意来啊,我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好好治理一下。”在讨论的同时,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

此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的社会资源——兰亭景色的古今变化。这种本土化的社会资源给了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学生们被感染了,更被激怒了。于是吸引着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的发言都是发自肺腑的,他们的感情都是真挚的。在学生们心中,这时的课堂已不再是课堂,更是自己的生活了。至此,教师已经将课堂实效性演绎到了极致。

3. 对策三:“重生活”体现亲和力

教师要详细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了解儿童生活中的热点、兴趣点及希望探究的问题、现象或活动等,因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教材,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上册《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行业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出示了一张照片,是该教师和学校勤杂工的合影,这张照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于是,教师顺势提问:“你看到了谁?她在你心中美吗?为什么?”整个班级沸腾了,有的说:“虽然她年纪已经大了,但在我看来,她依然很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天都要给这么多班级搬桶装水,路很长,楼很高,她太不容易了。”有的说:“是啊,我们学校的很多走廊都一直是她打扫干净的,我们学校的所有厕所也是她打扫干净的,真是太不容易了!”……在交流中,学生们很自然地总结出了“所有辛勤付出的合法劳动者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是真正懂学生的生活的,更是具有较高教学智慧的。他选取学校的勤杂工作为话题,这或许并非是偶然,因为在该教师的眼里,学生们太了解这位勤杂工了,把关于勤杂工的话题结合到教学中进行交流,这能不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吗?这能不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实效吗?

4. 对策四:“低成本”实现高实效

“低成本”即以最简约的方式实现课堂的高效。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素材千千万,但要消除“华而不实”的“泡沫课堂”,摆脱“教者手忙脚乱真辛苦,学生眼花缭乱真迷糊”的局面,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必须弃臃减肥,化繁就简,实施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课堂教学。

如省优质课比武一等奖获得者魏东曲老师执教《多彩服饰》一课,她并没有在课前搜集很多眼花缭乱的服饰给学生欣赏,也没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更没有做其他很多很复杂的课前准备,她仅仅是穿了一件自家本身就有的中国传统服饰——旗袍。在课堂上,魏老师让学生们看一看旗袍,摸一摸旗袍,议一议旗袍的一些特点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由于旗袍是老师在课堂上正穿着的衣服,与其说此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还不如说此时学生们正在生活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当然高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何愁不真切、不深刻?!

课堂教学的简约,是实现丰满的一种策略,品德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更具魅力;课堂教学的简约,是抵达丰满的必由路径,品德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课堂无比丰盈。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方展画教授在“绍兴市教科研第十六期培训活动”别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以前‘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转移到现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上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讲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信心。”而在品德课中,基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源泉。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关注、充分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品德学科的真实与现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品德学科才能展现其本应有的魅力!

(浙江省上虞市小越镇小 312367)

上一篇:四度比较明辨差异 下一篇:班主任育人四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