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多思、多评、多看

时间:2022-05-28 07:06:47

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引导他们多“说”、多“思”、多“评”、多“看”,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呢?

一、让学生多“说”,打好审美基础

审美的基础是什么?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课上,审美基础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欣赏,在欣赏中发现美。如何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欣赏呢?笔者觉得让学生在平时用心观察、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就像一场表演。只有平时在观察、欣赏上苦下功夫,才能在台上有精彩的表演,才能真正做到用心欣赏。

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把“说”的权利让给学生,自己充当他们的顾问与引导者,做到“点到即止”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多说,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平时就学会用心欣赏,多积累,这样才能打好审美基础。如笔者在上五年级《奇妙的点彩画》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查找有关点彩画作品,并观察每一位画家画的点彩画的特点。没想到的是,学生查到的资料非常充分,有的甚至还打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热烈地交流着自己的观察欣赏感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初步学会了如何欣赏作品,培养了审美意识。

把“说”的权利让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这样我们不仅教得轻松,而且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答案”比我们灌输给他们的要记忆深刻得多,从而打好学生审美的基础。

二、让学生多“思”,提升审美能力

有了初步的审美基础,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教学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巩固审美基础呢?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之学必好问”。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多“问”、学生多“思”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思考不断深入,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审美能力则不断提高。

在很多美术课中,教师可以把问的权利让给学生,比如上三年级《皮影》这课时,笔者就让学生思考:对于这堂课,你们想学到什么?自己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结果学生情绪高涨,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是皮影戏?皮影戏中的人物是怎么做出来的?皮影戏中的人物动作是怎样“动”起来的?皮影与剪纸在造型上有什么异同?等等。

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认真思考并解答问题,每个学生都交出了解答问题的方案,有些学生还把问题想得更加深入。通过观察、欣赏、思考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效地完成了教学计划。

在这堂课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提升学生审美的深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多“评”,培育审美修养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该是高尚的、高雅的,千万不能养成庸俗的爱好,因此审美需要一定的评判标准。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评价,是对审美修养的培育和巩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评价能力,让评价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审美判断力的提升,巩固学生审美修养,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需要多参加各种艺术表演、鉴赏活动,这是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三年级《我的喜怒哀乐》这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同伴当成创作的对象。这样一来即使几个平时不爱画画的学生,也被大氛围所感染,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同伴的模样,有美化的,当然也有丑化的。对于这些生动的形象,笔者不做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番描述,然后交到了大众评委的手里——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具人气奖、最幽默奖、最生动奖。这下可炸开了锅,大家都积极发言,特别是被描绘的对象,对着自己的形象,发表了一大堆非常中肯的议论,评价十分到位。而对几幅明显丑化的作品,大家发表了许多意见。笔者因势利导,点出了审美观念的美丑之分,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单纯地评价一幅作品,而是包含了学生对这节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想法,提升了这节课的审美要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培育了学生的审美修养。

四、让学生多“看”,拓展审美视野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对于美术课堂来说,社会、学校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介质,我们应好好地利用。

带领学生去参观展览馆,让学生更为真切地看到实物。虽然当地类似的展览馆并不多,但也可以邀请家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孩子去外面参观学习,不仅让孩子的审美眼光得到提高,也可以让家长了解美术这一学科。

还有就是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曾听过某老师的一堂课《袜子彩绘》(诸暨大唐被誉为中国的“袜乡”)。他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因不能带学生实地参观,他拍摄了一些视频,让学生了解袜子的制作过程,感受诸暨大唐袜业的兴盛景况。课中该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双袜子,更是把美术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能真切地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一种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更是拓展学生审美的眼界,寓教于乐,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更开心!

附:学生作品

美术课堂就是在学生的多“说”、多“思”、多“评”、多“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以提高,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

(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 311800)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强化语篇意识例谈 下一篇:从小“舞”到老体育舞蹈让婺城热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