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时间:2022-08-15 02:14:58

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摘 要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在科学教育普及之前,说知识改变命运还行。可如今是信息时代,教育普及,科学普及,大学教育大众化,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手机能上网,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极为简便快捷,小孩子知道的事情往往比成人还多。知识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不再是读书人的专利品!它是我们生存的必需。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人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知识 能力 经验

张艺谋说:“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我是89年考上中师的,全班56人,就考取我1个,当时的荣耀不下于现在考上清华北大。上学有补贴,毕业有分配,户口农转非,在村邻看来那就是鲤鱼跳龙门,到处投来艳羡的目光。其实,我并不聪明,小学蹲了好几级,到初中才发奋图强,题目做得多,书背得多,分数就上来了,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如今,当我看到许多本科生、研究生捧着文凭到处找不到工作时,我就对张导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时代早已过去!靠读书博取功名利禄的时代渐去渐远。读书多,学富五车不再是选材任人的标准,知识多未必好就业、学问深未必能创业,无业之人又谈何改变命运?不要羡慕饱读诗书的人,而要看他能否写诗书?不要羡慕学富五车的人,而要看他有何创造?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改变命运的是技能!知识的价值在于转化为技能,服务于社会,才能改变命运。

社会发展需要技能性人才,不是书呆子。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论兵法,其父甘拜下风,他取代廉颇,指挥长平之战,一夜间竟葬送了40万赵兵。伯乐之子捧着父亲的《相马经》去寻求千里马,结果找回一只大癞蛤蟆!这类书呆子学问再深、知识再丰富又有何用?

而今天我们痛心地看到英语本科生听不懂英文电台,看不懂英文报纸,不能与老外正常交流,不能用英文写一篇像样的文章!中文本科毕业生,依然一笔烂字,演讲交际一塌糊涂,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散文、小说。职业院校不少毕业生,学烹饪的做不出一道像样的菜,学服装的做不出一件像样的衣裳!这与赵括、伯乐之子何异?试问他们的文凭都是怎样拿到的?每门六十分即可,六十分是怎样考的?考试前一周背背即可,而专业技能的训练几乎就是个零!大学文凭就是这样拿的!其余时间都干嘛?鬼才知道。我们的教授依然沾沾自喜地在讲台上坐而论道,年年重复着自认为宝贵却无用的知识,四年宝贵的时光没能让学生们学到赖以为生的一技之长!大学啊,你给了学生什么?

大学生就业困难,难道是社会人才过剩?不像。各行各业人才都缺,而大学培养的却不是社会所需的,单位用他们还需花钱重新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和“渔”都很重要,将鱼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尤其重要!不然的话捕鱼为何?长期以来,我们把知识看得比任何财宝都重,把学生的脑袋看成知识的容器,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忽略了技能的形成。近年一项国际调查说中国学子善于考试,成绩突出,但想象力缺乏,创造力低下。而美国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然而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的!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知识储备再多前程又在那里?命运在哪里?中国孩子善于捕鱼,而且能捕到很多鱼,却不能将鱼转变为自身的能量!

庄子《天道篇》有一则寓言,木匠轮扁看齐桓公只读书不做事,就想说他两句:“大王你读的圣人书都是糟粕!”桓公生气地说:“什么意思?”轮扁说:“我从斫轮中悟到,砍车轮动作要不快不慢,得心应手,这其中的技巧精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真正的本事从书中是读不到的!”

大师喻人以规矩,不能使人以巧。一个艺术家,他精湛的技艺只能存于他活的肌体里,为他所独有,死了就随之而去,他给后人所留下的创作经验即知识财富,我们把他的经验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以企及他的水平啊!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更不是只凭听课读书能够获得的,那需要面壁十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而考查却用一纸试题,看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分数高低决定成败,这种教学,是不是南辕北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重动手能力的考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考查?技能形成的考查呢?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社会需要的是有动手能力的人才!

观念错了,方向就错,教学就南辕北辙,误人子弟,致使学生就业无门,创业无能,害了莘莘学子呀。

知识无涯无尽,谁能学得完啊!学,也要捡用得着的学。

一个国王欲上山游玩,山路凹凸不平,于是,他下令杀牛,用牛皮铺山路。一大臣建议道:“那得杀多少牛啊!不如给陛下做一双牛皮鞋,岂不便当?”

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就犹如用牛皮铺山路一样愚不可及,要改变命运就要练就一技之长,练到极致成为绝技,可立于世,创业、就业无不可,犹如穿着国王那双牛皮鞋行遍天下!

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改变命运的金钥匙是专业技能。我不是说知识无用,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知识是智慧的明灯,没有知识就无法思考,只是在教学中我们不要过于贪恋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上,而放弃对学生诸多能力的训练,知识要服务于技能的发展才能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

上一篇:在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大学音乐欣赏课 下一篇:浅谈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