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逆行

时间:2022-08-15 01:28:06

离开惠普中国的时候,我太太跟我讲,今天是5月31号(2007年),我们离开北京,你还有司机送你到机场,回北京的时候就准备打出租车吧,你是不是已经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了?

我当然要讲我有心理准备。但你也知道,告诉自己是一回事,消化是一回事,你能调整得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以前的秘书人数都比现在的创业团队多。我们这种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舞台不见了或者改变了,你是不是还能安然自得。

我去请教年纪比我大的人,他们说振耀,你看所有离开外企的,心态调整好大概要2-3年,中间有很多反复。我的一个朋友跟我同一时间从外企离开,现在是第五年,他受不了了,又回外企做老总了。男人最难受的就是名利的这种变化。

我的办法是先做一件没有权力的事情。我给三家企业做顾问。这时候你讲话,听不听是人家的事情,这关都过不了就不要谈其他的。顾问两年,我也有反复,有时候我都想说干脆我帮你干算了。他们也确实曾经想让我做。我抵制住了这样的诱惑,要不然我又回到原来的老位置了。

调整心态是一个目的。第二个,我要学习当董事长。我没当过,可以先从旁边看别人怎么做。决策是最难的。我后来(在海辉软件)讲过一句话:我在惠普中国干得再差,也不会把惠普公司搞死,顶多我被换掉,但在海辉和扬智科技,我一个决定就可以把公司搞死。

其实我不需要工作,从惠普退休,日子过得挺舒服的。我可以环游世界。我在美国有飞行执照,那时候每周一、三、五都去飞。我想就这样过日子算了,不要回来了,吗那么辛苦呢?

但什么是你这一生真的要追求的东西?有一天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的墓碑上要刻什么东西?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外企干到这个职位已经很满意了,而且我离开以后中国人再上去的也真的很少。我能使海辉上市也很满意了。我就有一块,创业没干过,一定要干一遍。就是这个东西让我拒绝很多诱惑。这种诱惑到现在还有,上礼拜还有人来找我,说我们快上市了,你来干CEO吧。

人要改变,一定得有非常清晰的动机,否则很容易被诱惑。职业经理人就是这样,老板拍拍你肩膀,说振耀干得很好,那就这样待下去了。要离开的时候,老板说我升你做总经理。我为什么在惠普干了25年?一路不就是这样走上来的吗?我很多朋友创业比我早,我问他们为什么创业?他们说今年考核结果这么差,老板不要我,创业去好了。

我已经50多岁,没有多少时间了。

跟大多数创业者相比,我是倒着走,从一个学生半工半读开始,干了25年,一层一层干到全球副总裁,然后退休,带领一家企业上市,不做执行董事长后,再来创业。我估计我是少数几个走完这段路的人。

要创业,不可能做我从没做过的事情。开餐馆、搞互联网,不会有人信你的,你自己也做不了。培养职业经理人,还是符合我自己的职业背景的。

我非常喜欢把一个人从孩子培养成大人。我以前管的主要就是人,而且有这么多我培养的职业经理人。惠普公司有很多方法来培养人。各种培养人的方法,基本上我们在惠普公司都做过。

我们把人才分成两个梯队,一个是经营者,一个是执行者,做事的人。我不培养经营者,因为我认为经营者不是培养出来的。经营者需要关系,要认识很多不同的人,从而得到信息。经营者要做很多重要的决定,因此还需要很多启发。我们培养的是执行者。有一次我跟李彦宏一起参加演讲,我说首先感谢李彦宏,有这样的企业家,才有我们职业人士的机会,但你也要感谢我们职业人士,因为企业家的很多理想要通过手脚去实现。执行者是手脚,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心态、正确的技能。这些人也不期望接替你的工作,把自己的事干好就完了。惠普就是这样,你把自己的事做好惠普公司就有救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接惠普公司的什么职位。

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美国有非常强大的白领阶级,也就是执行者。像乔布斯、扎克伯格这样的人,小孩子出来就可以创这么大的企业,是因为有一帮帮他执行的人。在中国找到这批人多辛苦?如果今天中国有更多这样的白领,跟好的idea、钱聚在一起,就会干出一番事业。民企要继续往前走,我觉得资本、市场都不是问题,最缺乏的就是一批好的“手脚”。

中国这些企业家对现在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多不满。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有软专业跟硬专业,硬专业是英文、编程等,软专业就是沟通技能、团队能力等。我认为国内职业经理人不缺硬专业,极度缺乏软专业。学校也不培养软专业,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多沟通方式根本就不正确。

我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培训主要的执行者,中层、主管、高层,专注他的软专业。

我大概筹备了一年,换了好多次方向。开始我想培训公司那么多,我们就做定制化、情景式培训。我想就拜访几个政府单位,搞个大的培训基地,像舞台一样。我还跟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都见过面,我要找几个职业演员演老板,模拟一些情景,比如怎么说服老板给我加薪?可以录像,回来还可以做做点评。想得风风火火,讨论了三四个月放弃了。因为要有物理资产,培训基地投入很大,受限于物理空间和演员,也没办法复制。

第二个想法就是完全搞线上模式。现在有很多众包的模式,为什么众包不用来学习呢?让做培训的人在我们的平台上提供内容。但是不可行。在微博上,一顿饭好吃马上就能写出来。但写一篇文章,绞尽脑汁要好久。这又耗掉几个月时间。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回到最基本的源头。在企业里,传统的方式是把人送到外面去培训,但他带回来的却未必是你想要的思想。培训公司为了追求绩效最大化,一定有标准课程,一百家公司来上同一门课,至于回去怎么操作就是你的问题了。我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培养人才,不是培训。培养人才是个综合性的东西,绝对不是靠单一的手段就能做到。

我觉得中国培训市场的讲师很有局限性。比如我是做销售管理的,就讲销售管理,但这只是公司当中一个大环节而已。再有,培训的内容太多都是在谈“知”的东西,可操作的成份太少,太虚。如果没有对行为产生改变,任何认知都是假的。为什么中国企业用不好职业经理人?很多国内公司没有行为标准,从外面找个职业经理人进来,他在A公司干了5年,在你公司再待两年,他的管理行为一般都不会改变,这就没办法形成合力。

上一篇:我是你的唯一 下一篇:中国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