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

时间:2022-08-15 12:37:57

探索公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公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人们的行车安全及舒适性。面对交通压力日益加剧,公路损毁严重的现状,如何做好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公路养护;特点;时机;掌握

中图分类号: U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意义上的养护是以矫正性养护为主,殊不知这样会错过了对公路的最佳养护时机,导致养护费用、养护难度的增加,还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严重影响,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预防性养护的难点在于对养护时机的把握,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探讨。

1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意义与特点

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正常运行中对路面的轻微病害所采取的养护方式,把握好养护时机可以增强公路的使用性能,降低养护费用,如果不需要养护时就采取养护措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因为措施不当,导致路面的质量的降低,所以,要想实现对公路路面的科学有效预防性养护就必须掌握好预防性养护时机,可以降低养护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减少公路病害的发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公路完好无损,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提高路面质量。

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时间范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路刚刚建成,并且已经投入运行,发挥交通作用,这时的路面沥青已经慢慢被氧化,发生损耗。

第二时期:公路路面发生细微的断裂痕迹,出现坑槽或者脱皮现象。

第三时期:沥青路面出现大规模的断裂痕迹,形成大片的缝隙,甚至影响到结构和整体的公路路况。

2公路预防性养护与矫正性养护的差别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并不是在路面等产生损坏的情况下实施的,而是借助于科学的检测技术,在病害没有表现出来之前,将其做出正确的检测,通过正确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来弥补。与矫正性养护工作相比较,预防性养护能够对公路寿命延长,起到更好的作用。矫正性养护是路面损坏开始蔓延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维修,此时的路面已经受到了损坏。而预防性养护策略的实施,是在路面状态良好时,通过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有效地阻止公路各种状况的下降。预防性养护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而且在路面使用寿命期间,能够保持较好的道路服务质量。公路开始使用时,其服务能力下降是缓慢的,但当公路损坏状况超过某一限值的时候,公路的服务能力就开始急剧下降,公路的各种病害表现出来。若在病害表现出来前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则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种发展趋势,从而使公路保持较好的服务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3公路常见病害及产生的原因3.1功能性破坏局部裂缝一般是在路面使用三至五年以后发生的,其表现多是细线状裂缝。引起局部裂缝的原因可归纳为基层和路基的压实度不均匀,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局部材料质量等问题。车辙是在道路横断面上由于车辆轮胎重复行驶久而久之产生的一种路面沉陷现象,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另外,重载和超载车辆过多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桥头跳车现象发生在桥和涵洞等构造物与路面交接的部位,是由于材料压实不均匀而产生的与构造物间的高差所致。波浪的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在纵坡段,由于高温的原因也会出现这种病害。沉陷主要是由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的,特别是在一些高填方和压实困难的半填半挖路段以及构造物两端出现。松散和剥落松散主要出现在水损坏严重的路段上,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施工时混合料离析也是产生剥落的原因之一。坑槽是龟裂和松散等其他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3.2水破坏水损害是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最严重的早期损坏原因之一。其破坏特征是:沥青表层泛油并伴有严重的推移变形和车辙变形,沥青中、下面层潮湿,并出现油-石分离、松散,多发生在重车交通量较大的行车道上。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与公路沿线的降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多雨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要比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干旱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在数量上多得多,在速度上快得多。网裂形变发展成坑洞的速度也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

4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时机的掌握

预防性养护只能在路面结构良好的公路上实施,路面的强度指标是用路面发生弯曲或者沉降与路段代表弯曲或者沉降的比值,公路养护技术规定的规范路面强度值是不小于0.8,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公路路面强度系数一定要在0.8之上,但是,沥青路面强度系数要根据具体的预防性措施来实施确定,保证来了个好的路面结构性能是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前提。

4.1公路路面的沥青老化程度。自从公路投入使用的时候,路面沥青就会发生老化,沥青老化会导致路表面出现裂缝、散落的情况,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沥青老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查明路面的使用状况,可以通过确立沥青老化的指标,建立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老化标准进行研究,这就是通过沥青路面的老化指标来研究确立公路的最佳养护时机的方法。

4.2分析路面的渗水状况。大量的实施研究表明,路面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深水导致的,渗水会导致沥青破碎,路面出现裂痕,路面渗水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手破坏的程度,所以,要将路面的渗水系数作为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时机的参考。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技术水平的限制,现有的渗水仪不能完全确定路面的渗水情况,所以,要研制出标准的渗水仪,来研究不同环境下路面的渗水情况与路面的破环之间的关系。

4.3路面的抗滑性能。路面只有具备一定的抗滑性能时才能确保通行的安全,事实证明:路面的抗滑性能一旦低于某一标准,就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来加以恢复,所以,将路面的抗滑性能作为预防性养护公路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路面的抗滑性能包括:路面抗滑和水面飘滑两种可能,一般来说:路面存积的水深达到五毫米以上时,车辆行驶较快时很容易出现漂滑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选用质量优良的石料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石料要尽量选用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损的材料。

4.4路面的车辙痕迹。车辙主要出现在路面投入使用的前一阶段,是由于沥青的使用时间过长,沥青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造成的路面纵向凹槽,如果一个公路的车辙痕迹太深,就会导致车辆通行不畅,甚至影响通行的安全,所以,把车辙作为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的指标是十分有意义的。

5结语公路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先进的养护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更为科学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实现我国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我国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发展较晚,因此更加需要我们认识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意义,将我国的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朝辉,王丽君,白军华,刘延达,王选仓.基于时段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与对策一体优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05).

[2]何本万,卢静.公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探讨[J].交通科技,2011,(01).

[3]于英,王麒麟,田晋跃.高速公路养护成本预测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03).

上一篇: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研究 下一篇:对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