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体会

时间:2022-08-15 11:53:42

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接负压引流,对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经引流管冲洗引流。对照组则不留置引流管,对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则按传统方法予以换药。结果:对照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天和13.1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关键词 肥胖 腹壁切口 脂肪液化 负压引流

2001年1月~2009年10月对50例肥胖患者采用腹直肌前鞘和皮下脂肪间留置负压引流管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切口脂肪液化,并取同期50例作为对照。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00例,按入院手术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涉及手术:胃癌10例,胃溃肠穿孔8例,胆囊和胆总管结石计36例,大肠肿瘤8例,肠梗组(非肿瘤性)19例,子宫和卵巢肿瘤19例。并存病28例,包括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高血压5例,肝硬化8例。对照组并存病15例,平均腹壁脂肪厚度8.5cm,平均58.8岁,男19例,女31例。治疗组并存病13例,平均腹壁脂肪厚度8.8cm,平均57.9岁,男22例,女28例。腹壁脂肪厚度以皮肤至腹直肌前鞘的长度为准。

脂肪液化判断标准:①术后3~7天切口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渗出,每天>10ml,连续3天以上。②切口周围有轻微的红肿,轻压痛。③体温正常。④对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基本正常。⑤渗出液细菌培养(-)。⑥渗出物镜检有脂肪滴。

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缝合腹壁各层,发生液化后按传统方法予以换药治疗至痊愈。治疗组在缝合腹直肌前鞘后在皮下脂肪与前鞘间留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发生脂肪液化后,经该管用生理盐水50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洗并负压引流,1次/日,计3~5天直至切口愈合后拔管拆线。

结 果

对照组发生脂肪液化2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痊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发生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痊愈时间分别为10天和13.1天。两组术后所用抗生素基本相同,两组均无因切口脂肪液化而增加抗生素的用量及延长用药时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 论

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主要有二大类,即医源性和自身性。医源性因素主要有术中使用电刀或电凝与组织接触时间过长,功率过大,致组织受热,甚至碳化而致组织坏死液化[1,2];术中使用酒精纱布湿敷切口,而酒精沿缝线针脚或切口渗入组织,致使皮下脂肪组织发生药物性坏死液化;切口加压包扎过紧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液化等等。患者自身因素主要有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多,因此血管密度较稀,使受损的脂肪组织容易产生血供不良而发生液化;部分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使组织愈合能力下降,而致皮下组织裂开,产生渗液而致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重在预防。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手术操作规范;正确使用电刀或电凝;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以带走因使用电刀电凝而产生的坏死脂肪颗粒,并用干纱布吸尽切口的液体;切口加压以容成人2~3横指通过为宜等等。本组资料证明,对肥胖患者皮下留置负压引流对预防和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是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关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防治原则(附95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680.

2 朱马拜,叶尔江,郭永患,等.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腹部外科,2004,17:347-348.

上一篇:急性股动脉栓塞局部直接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效... 下一篇:老年胃癌923例与青年胃癌48例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