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能量6:挫折忍受力

时间:2022-08-15 08:36:29

优势能量6:挫折忍受力

挫折忍受力,就是忍受挫折的能力。在挫折面前继续前行,这需要足够的内在能量才能完成。孩子拥有了挫折忍受力,他就有了处理失败、面对挑战的能力和勇气,不会被挫折与困难压垮,为将来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自我实现等方面打下内心能量的基础。

研究发现,2~4岁是培养挫折忍受力的关键时期,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时期(2~4岁)是发展“自主”的重要时期,挫折忍受力就是其中重要的能力之一。若孩子在这个时期未尽力完成自主的发展任务,将来可能容易对自己感到害羞、怀疑及退缩。

How to do?

1爸妈先学会面对挫折

当挫折或挑战来临时,爸妈请自己先想一下:您是沉着面对、泰然处之,还是急得脾气暴躁、乱了阵脚?您是情绪低落或者在孩子面前强忍着,还是积极乐观?在挫折面前,父母先学会应对,不仅是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处理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并学会解决它,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如何面对和处理挫折,培养他们的挫折忍受力。

2相信孩子内在的能力

有些爸妈认为,忍受挫折的能力生来是有差异的,坚强勇敢的孩子天生就有优势,而腼腆敏感的孩子在挫折面前容易退缩。其实,爸妈大可不必有这种心理负担,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克服困难的意愿与能力,他们从出生开始,每天都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比如:爬行、站立、行走、吃饭,等等,都要经历很多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放弃。所以,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耐心陪伴并引导孩子前行,帮助他们将天生的能力激发出来。

3同理孩子的感受

有些爸妈特别是那些严厉型的爸妈,要求孩子在挫折面前要表现得勇敢、坚强,倘若孩子遇到挫折哭哭啼啼,甚至会招来爸妈的责骂:“怎么这么脆弱?一点都不像个男子汉。”或者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爸妈急着给孩子传授应对的方法,而忽略了孩子此时的心情。其实,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同理他们的感受,安慰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很难过……”待孩子情绪平复后,才会真正放下受挫的心理包袱,继续前行。因此,爸妈一定要记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归根到底是引导孩子以乐观积极地心态去面对挫折,而不是让孩子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前进。

4让孩子自主选择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挫折时,父母同理孩子的感受后,一定不要大包大揽地代替孩子解决困难,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系列正确的方案,然后引导孩子自己选择并做出决定,这是培养孩子判断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5在实践中教宝宝面对

培养宝宝的挫折忍受力,爸妈一定要有耐心,在生活实践和具体的事例中慢慢教孩子学会面对。比如:

孩子刚学走路时会经常摔跤,可能会哇哇大哭,甚至撒娇让爸妈抱。这时,爸妈可以走过去安慰孩子:“摔倒了很痛,对吧?”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你要哭完了站起来,还是边哭边站起来?”或者“你要自己站起来,还是扶着我的手站起来?”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帮助孩子。经过这样的过程,下一次跌倒时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也会认识到跌倒了未必要靠别人帮忙,自己就有爬起来的能力。

搭积木时,孩子好不容易搭成了一座城堡,兴奋地叫妈妈过来欣赏,结果妈妈却不小心碰翻了城堡。孩子急得哭了起来。妈妈搂着孩子,等他情绪平静后,再真挚地跟他道歉:“太对不起了,我刚才走得太急,不小心用脚碰倒了城堡,你可以原谅妈妈吗?”孩子起初可能会很难过,但只要妈妈态度够真诚,孩子最终会原谅妈妈的。这时,妈妈可以趁机建议道:“你还记得刚才的搭法吗?我们能不能再做第二次?”当孩子重新做好了城堡后,妈妈要充满惊喜地赞美孩子。以后再碰到其他挫折时,都可以跟孩子说:“我们还可以做第二次。”让孩子学会乐观地看待挫折,并给自己再次努力的机会。

6用正面的语言引导

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时,爸妈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要在孩子退缩时责骂、批评或者给予负面的评价,这样只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我不能”的种子。爸妈要一直用正面的语言引导孩子,这样才能给予孩子走出困境的正能量。比如:“城堡被碰翻了很难过,但你还是再一次把它搭了起来,妈妈觉得你已经拥有了面对挫折的能力,真替你高兴!”另外,当孩子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爸妈要鼓励孩子具体的行为和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空洞地来一句“你真棒”之类的赞美。

提示:

成长中很难有一蹴而就的事,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也是如此,爸妈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奢望告诉了孩子一次,下次他就该学会如何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只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上一篇:关于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小手变灵巧,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