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时间:2022-08-15 08:31:56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国内文献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探讨国内应用上述2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 1995~2006年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获得。结果 文献表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克拉霉素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

[关键词]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文献计量学;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7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75-03

自1952年 Lilly公司推出红霉素以来,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公司又相继开发了大环内酯类药物第2代产品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由于该类产品稳定性较好、抗菌谱广、血药浓度高、具很好的抗生素后效应,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且消耗逐年增加[1,2]。原认为此类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较低[3,4],经临床多年应用后,现看法略有不同[5,6]。为进一步了解上述2种药物ADR发生的状况,本研究对1995~2006年国内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上述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关键词,“精确匹配”在线检索1995~2006年时间段国人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相关文献。

1.2收集指标及标准

记录作者姓名、文章类别、药名、疾病状况、用药人数、给药剂型、给药途径、性别、年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发生例次、发生时间、使用天数、单用或合用、过敏史、药品生产厂商。各类 “临床应用”中罗红霉素为单独应用,克拉霉素在治疗幽门螺杆菌观察中有与他药合用情况。根据有关标准[7],对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及检验指标异常,按照与药物有关、很可能与药物有关、可能与药物有关、可能与药物无关、与药物无关5级评定,将文献中评价为前3级的资料进行分类[8]和分析。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对组间样本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罗红霉素命中354篇。各类“临床应用”82篇,“个案报道”21篇,“有效文献”90篇(资料不详文献13篇,未予采用)。文献中应用国产药品24种,国外药品4种,用药病人数4898人,给药途径为口服各类制剂。克拉霉素命中578篇,各类 “临床应用”138篇,“个案报道”8篇,“有效文献”103篇(资料不详文献43篇,未予采用)。文献中应用国产药品25种,国外药品2种,用药病人数5949人,给药途径为口服各类制剂和静脉滴注。

2.2药物不良反应总体情况

2.2.1罗红霉素①病人年龄分布、过敏史情况≥60岁组的ADR发生率高于15~59岁组和≤14岁组,各年龄组间ADR发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2.2.2克拉霉素①病人年龄分布、过敏史情况15~59岁组ADR发生率的高于≤14岁组和≥60岁组,各年龄组间ADR发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药物剂型有注射剂和口服制剂,7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局部刺激症状病人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胃肠系统损害以口服制剂多见。

3讨论

本次研究分析,罗红霉素ADR发生率相对较低(13.11%),大多为消化道反应,老年病人偶见消化道出血;≥60岁组ADR发生率高,可能与该药t1/2较长(10~13h)及该年龄段病人自身机体因素有关[9]。克拉霉素ADR发生率相对较高(30.61%),主要是消化道反应,成年病人少见过敏性反应、心动过速及剥脱性皮炎,未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2];且15~59岁组ADR发生率高,可能与该年龄段病人自身机体对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联系[9]。

本次回顾分析提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相对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其稳定性好、抗菌作用强、有很好的抗生素后效应、严重ADR相对较少,但临床应用不可忽视其严重 ADR,尤其是B型ADR(其特点:特异性反应,以免疫学机制为主,不能预见,与剂量无关,不常见、罕见,但上市后可见)的存在,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应用药物,应该重视适应证、适合的用药人群及家族、本人药物过敏史,注重静脉滴注药物的溶媒及溶解稀释程序,重视联合用药及用药后监测,减少一般 ADR的产生,预防其严重ADR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比较,罗红霉素ADR发生率与侯芳等[11]观察相近,与文献结果相差较大,恶心、腹痛、腹泻发生率与前文献不吻合:克拉霉素ADR发生率偏高,与文献结果[3,4,12,13]相距较远,恶心、腹痛、腹泻、口苦、静脉滴注局部刺激症状、被迫停药等发生率与前文献亦不吻合。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数据不太吻合的原因,可能与当时作者所引文献及国人应用上述2种药物临床应用观察例数、ADR流行病学调查时间段及资料收集局限有关。

本次研究亦显不足的是部分期刊中的“临床应用”、甚至 “个案报道”中的病人及相关资料交待不够清楚,不利于文献计量学统计和分析;“临床应用”中注重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对药物ADR监测不够。

[参考文献]

[1] 陈冠容. 武汉地区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2):92-93.

[2] 盛颖,吴力军,董国芳,等. 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1):820-822.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90.

[4] 殷凯生,殷民生. 实用抗感染药物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0-172.

[5] 吴终慧,陈菊英. 罗红霉素致严重药物性皮炎1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7):690.

[6] 王莞英,李贤英,薛立群. 克拉霉素致剥脱性皮炎1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3):189.

[7] 高磊,李家泰,郝凤兰,等. 阿奇霉素乳糖酸盐与红霉素乳糖酸盐随机对照及开放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 162例临床验证[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6):357-361.

[8] 孙定人,齐平,靳颖华. 药物不良反应[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107,1073-1075.

[9]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0 -145,224-235,52-73,132-139,263-265,2501-2508.

[10] LeeKL,Jim MH,Tang SC,et a1. QT prolongation and toga des de pointes associated with clarithromycin[J]. Am J Med,1998,104(4):395-396.

[11] 侯芳,崔洪,郝凤兰,等. 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随机对照治疗30例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4,10(3):129 -135.

[12] 黄文祥,王其南,郑行萍. 克拉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观察[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4):252-254.

[13] ZuckermanJM. The newer macrolides:azithromycin and clarith- mmycin[J].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00,14(2):449-462.

(收稿日期:2009-10-15)

上一篇:针灸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偏瘫44例 下一篇: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