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南侧临时墩基础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15 08:12:07

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南侧临时墩基础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临时墩的作用、南侧临时墩结构型式,介绍淹没式钢围堰的施工技术,介绍江中水上冲击成孔施工技术

关键词:斜拉桥;临时墩;淹没式;钢围堰;水上;冲击成孔;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1 简介

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京珠、沪蓉两条国道主干线跨越长江的共用特大桥,也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过江大桥。主桥全长4881.178m,其中主桥为五孔连续半漂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8+204+460+204+48m,主桥长964m,主跨460m,钢箱梁全宽38.8m。斜拉桥主梁悬臂拼装时桥梁受风载、温度应力和调索外力影响,悬臂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变化相当复杂。为此,在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安全,在两边跨距主塔中心100m处设置临时墩。

1.2 南侧临时墩的结构型式

南侧临时墩墩身采用2根φ1500×12mm钢管,钢管桩采用4根φ1200×

10mm钢管,钢管桩横桥向中心距离18m,顺桥向中心距离2.5m,墩身与桩之间设置高度0.5m的钢质承台。钢管桩的稳固采用扩大基础与钻孔桩相结合的方式,围堰外进行抛石。扩大基础厚3.0m,宽6.2m,长24.2m,为圆端矩形,其砼浇筑采用钢围堰作模板。钻孔桩直径为φ100cm,嵌岩长度8.0m,钢管桩内砼灌注高度4.0m。结构型式如图1。

2 施工条件

临时墩位处河床表面平整,高程为-5.5m。下伏基岩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基岩中存在破碎带;基岩面存在20~30cm厚细砂夹卵石层。施工水深23.5m,水流速度2.21m/s。

3 施工方法

3.1 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见图2。

3.2 钢围堰施工

3.2.1 钢围堰设计概述

该钢围堰为圆端矩形,双壁结构。标准段长18m,宽6.2m;半圆端头,其直径为6.2m;壁厚0.75m,刃脚高度0.75m,钢材用量39.79t。围堰着床后,其底高程为-5.5m,顶高程为-2.5m,施工水位18.0m。围堰结构如图3。

3.2.2 钢围堰加工及拼装

钢围堰加工在后场陆域分块进行。加工场地设置加工平台,搭设加工棚和临

时材料仓库。块体加工完成后,经汽车运输至汽渡口平板驳上,在平板驳进行拼装。

3.2.3 钢围堰下沉、定位

3.2.3.1 定位船舶选择及锚缆布设

本工程围堰为水下钢围堰,在南侧航道上,水流急,覆盖层薄。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现场条件,围堰定位采取双导向船法。墩位处上游150m布设一艘定位船,墩位处靠岸侧采用浮吊(60t)作为导向船,靠江侧布设一艘平板驳(1000t)作为导向船。锚缆布设见图4,钢围堰主拉缆采用φ39mm钢丝绳,其左右拉缆采用φ18mm的钢丝绳和φ32mm的白棕绳;船舶锚缆采用其自带的锚缆,锚体抛设距离60~100m,采用交通船抛锚。锚置通过测量定位,锚体布设好后,用旧油桶做浮标。

3.2.3.2 钢围堰下沉、定位测量

钢围堰下沉、定位采用交会法测量。浮吊抛锚后,通过测量,确定浮吊的准确位置,系紧锚缆。在浮吊甲板上设计点位安装测量钢丝绳固定架。在围堰壁顶部设计点焊接定位耳板2个,穿设钢丝绳卡环,系直径φ6mm测量钢丝绳,钢丝绳另一端与浮吊甲板自制固定架手拉葫芦连接,当围堰离河床20cm 左右,收紧小钢丝绳在调整其垂直度符合要求后,通过测量仪器观测,采集钢围堰的平面调整数据。

3.2.3.3 钢围堰下沉、定位

钢围堰下沉前,需进行试吊,以验证钢丝绳及吊耳的可靠性、浮吊吊围堰后的吃水深度和平板驳卸载后上浮高度,确保起吊和下沉安全、顺利。因围堰为淹

没式,施工水深23.5m,为施工控制方便,浮吊大钩不得没入水中,故起吊钢丝绳的长度要考虑浮吊最大起吊高度、吃水深度、平板驳卸载上浮高度和施工水位几个因素,其规格根据受力计算和规范要求确定。导向船定位后,潜水员将围堰侧向调整缆绳兜底安装于浮吊和平板驳两侧系缆桩上。将白棕绳和定位船牵引绳系在钢围堰固定点,起吊围堰离开平板驳,同步操作平板驳两侧锚缆,使平板驳离开墩位处并达到设定位置。系围堰两侧调整缆绳和测量钢丝绳后,围堰入水,同时调整牵引绳。围堰距河床面20cm左右,停止下沉,测量检测平面位置,根据测量数据,通过调整大钩、牵引绳和其两侧调整缆绳,使围堰准确定位。

上一篇:钢板桩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浅谈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