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5 07:57:45

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 要】旅游业是黔东南州支柱产业之一,州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旅游活州战略,如何妥善解决好发展旅游业所需的资金,进而提高黔东南州旅游业竞争力,对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旅游业融资相关概述后,对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问题

1.绪论

2011年黔东南州实现全年国民生产总值383.63亿元,比去年增长16.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9亿元,增长19.1%,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为4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实现旅游收入1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76.9%。旅游业已经成为黔东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且增速较快。

2012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旅游活州战略,在建设文化旅游大州上实现重大突破。其中涉及以镇远为核心的舞阳河景区建设、杉木河和云台山旅游开发项目、以雷山为核心的雷公山景区建设、以黎平为核心的黎从榕景区建设等一批资金需求大的旅游项目建设。黔东南州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财政投入有限,对旅游业的投资不足,导致黔东南州旅游业人才缺乏、旅游业规模效益不高、旅游服务品味低、旅游管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迫在眉睫。资金筹措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旅游业能否进一步加速发展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信贷规模相对收缩而政府引导性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拓展融资渠道,采取适宜的融资模式,对黔东南州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分析

黔东南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东邻湖南,南接广西,北与本省遵义、铜仁地区相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远古的历史烟尘是黔东南州发展旅游业的三大优势资源。三大资源有机统一、优化重组,构成黔东南州特色旅游的竞争力优势。

2.1 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现状分析

通过对黔东南州旅游业投融资状况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本文发现黔东南州旅游业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大多为传统的政府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简单的社会融资,可以将其归结为:政府出资发展为主,社会力量融资为辅。

2.2 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政府介入较深

我国旅游业融资较长时间由政府主导,在一定的时期内起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但同时造成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缺位的现象,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其它市场主体难以进入和参与竞争。政府指令性投资和融资往往忽视经济规律,造成大批经济效益不高的旅游项目,无法将资金收回用于再投资,同时产生潜在的金融风险。政府专注于具体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和运营导致出现公共服务缺位,旅游业融资环境建设缓慢,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旅游行业管理混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弱化等问题。综合研究分析黔东南州旅游业投融资结构数据,不难得出亦存在政府介入过深问题。

2.2.2 投资主体不足

在黔东南州旅游业融资结构中,政府一直充当着主要的角色。许多项目都由政府决策并从财政收入中拿出资金开发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的问题是黔东南州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特别对旅游业的投入离整个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此需要多元化的旅游投资主体的参与。黔东南州旅游业投资主体的不足具体表现在投融资平台作用发挥不够、缺少风险投资主体、中小旅游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缺失等几个方面。

2.2.3 融资结构不合理

黔东南州旅游企业利润留存率普遍较低,在内部利润分配方面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很少从企业发展角度用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资。目前黔东南州大多数旅游企业与各个商业银行之间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渠道较为便捷、成本较合理,且可以更好的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而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小,准入门槛高,且发育不完善,造成大量的资金需求需通过银行满足。

2.2.4 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

旅游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旅游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投融资能力缺口越来越大,单一的融资方式和狭窄的融资渠道阻碍了黔东南州旅游业层次的提升与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整个贵州省旅游业融资市场化水平低,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无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方式比较传统、单一。融资渠道方面,过分依靠银行信贷市场,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重视不够;过分依靠财政投入资金,对民营资本利用不够;同时,利用国外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的资金、援助方面都很不够。目前黔东南州由于没有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无法将社会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黔东南州旅游业的发展。

3.黔东南州解决旅游业融资问题对策建议

3.1 政府推动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模式

旅游业融资模式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继承、逐步发展和向目标模式过度的过程。黔东南州旅游业选择以何种融资模式为主,要依赖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市场发育情况等综合因素的集成。从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状况看,采用混合推动模式促进旅游融资,既与黔东南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金融业发展程度相适应,又充分考虑到了旅游业融资的现实情况,将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未来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完全市场化的融资模式,即投资主体多元化、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的融资模式。

3.2 合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投融资中的推动作用

政府在旅游业融资中应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而不是主导旅游业融资。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可避免由于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可针对具有共同特质的、跨越行政地域界限的旅游资源进行区域联合来增强融资能力。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产品,涉及面较广,依赖各个环节相互合作和相互补充,与纯粹的市场力量相比,政府对宏观信息把握较为充足,对市场需求了解更全面,有足够的能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在政府推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市场的调节和导向作用,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融资模式是在保证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构建与分析 下一篇: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