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同德县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08-15 07:23:28

促进同德县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摘要:畜牧业已成同德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农牧区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振兴农村牧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就促进同德县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同德县 畜牧业 健康持续发展

1、立足县情、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同德县畜牧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农牧区经济中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产业。畜牧业已成同德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农牧区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振兴农村牧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形成了一些新兴学科如分子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动物分子营养、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与分子诊断等,高新生物技术将在动物遗传改良、品种培育、提高动物繁殖力、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动物性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要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对畜牧业的贡献率。目前,畜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传统的放牧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新化发展,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才能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先进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推广

2.1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

要加强畜牧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加大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科研人员坐在办公室和实验室搞科研,而这部分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缺乏生产一线的经验,缺乏发现问题的机会,而从事畜牧生产的人大多文化知识偏低,多数是农牧民,而从事技术的人员也多数是农牧民,最近几年有大量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这些高校毕业生大多从事一些市场工作,如兽药和饲料的销售工作,而真正从事畜牧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素质较低,将科研部门的优势与生产单位的优势有效结合是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2.2 加大应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畜牧生产科技含量

目前,畜牧生产实践中技术含量仍有待提高,基层生产单位的管理和技术应用仍存在不科学的方面,因此建议以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增强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关键环节。

3、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同德县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

以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当前同德县畜牧业产业体系还不健全,畜产品优质品率有待提高。“十二五”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4、建立促进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机制,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4.1 制定专业人才基层就业激励政策

由于行业特点,很多年轻的从业人员不愿意在基层从事技术工作,宁愿改行也要留在城市,目前,很多中小型的养殖场缺乏技术人才,有很多养殖场无法招聘到能够拿得起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是解决畜牧生产单位缺乏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而这些专业人才大部分没有从事畜牧生产,多数在做流转、市场营销工作,因此建议在“十二五”时期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财政、人事部门出台一些激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比如与“大学生村官”类似的政策,让他们能够在基层一线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发挥专业特长。

4.2 培养本土化实用人才

目前很多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学历较低,只具有中专或大专学历,甚至没有学历,这些人一般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薄弱,“拔高能力”有限,因此建议开展非脱产学习来提升本土化技术人员的素质,比如行政主管部门从财政补贴选派一部分在岗技术人员到高校进行培训,进而达到提升养殖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5、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畜产品安全管理

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依据我县的地理资源建立优质绿色畜产品产业带。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继续推进牛羊等稳定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水平,推进牛、羊等反刍动物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实际来看,安全、健康的畜产品仍有很长的路,建议建立市场监管、流通检查队伍,形成一套针对各类肉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支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加快良种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肉、奶等畜产品优质品率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积极饲养食草动物促进畜牧业的迅速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

[2]蔡德梁;畜牧业领域内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远景[J];草食家畜;1980年02期 .

[3]杨效章;我省畜牧业如何实现现代化[J];新农业;1980年13期.

[4]李易方;展望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畜牧业的前景[J];世界农业;1980年06期.

[5]许涤新;关于畜牧业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10期.

上一篇:试论现金的内部控制风险及对策 下一篇:浅议渠道管理及防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