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08-15 06:46:50

对现代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 《现代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时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多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有机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课后学习等。

关键词: 现代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材 教学方法

《现代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知识宽泛,属于通论性质的课程。在专业越分越细、基础越来越窄的背景下,随着专业课时数的缩减,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获得普遍的规律性知识,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授课,如何与中学生物学合理地衔接,是目前本科生物学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1]-[3]。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我获得了一些经验和认识,现概括为以下方面。

1.选择合适的教材

生物学教材很多,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生物学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免疫学、遗传学、进化、生态学等,要求教材既要体现生物界的丰富多彩,又要体现生物界的系统性、统一性。高教出版社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是在陈阅增教授《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教材,已经出到第三版。该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既有广度又有一定深度,语言表达生动准确,配图很多。在每一篇前面,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引言,介绍了生物学每一分支内容的背景。另外,该教材配套有《辅导与习题集》,每一篇章既有考点综述、名词术语,又有精选的考研精粹,单元精炼及课后习题详解,可适用于生物学从系统学习到考研的各种需要。经与其他生物学教材相比较,《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及《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第3版)更适合生物学通论课程的教学。

2.将课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现代生物学》相当于生命科学的导论,每一篇都相当于一门学科,但是这门课总课时只有32或48课时。为了给学生全面地讲解每一篇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有必要对每一篇内容都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精炼。如涵盖了11章内容,涉及人体所有系统的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这部分内容极其丰富,在几课时内不易讲清楚。可在教学中首先整体介绍四种组织和系统,然后给学生看Discovery的纪录片《人体的奥秘》,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一章应用性很强的课后习题,有针对性地选取每一章的关键内容讲解,并与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贯穿提问和讨论环节。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除了历届考研相关题目和《辅导及习题集》上的内容外,还应有开放性的题目及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如:你如何看待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应怎样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和开发新的能源?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允许争论,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其思辨能力。通过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学生会深刻明白现代生物学绝不仅仅是一门课,更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幸福与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课程中讲了很多有关遗传与疾病的知识,细致分析了怎样尽可能避免和预防各种疾病。针对因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物种灭绝问题,开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实探讨,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关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阅读生命科学方面的经典名著,如《寂静的春天》、《自私的基因》、《物种起源》等。为了适应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除了大量渗透专业词汇外,还在课件中大量选用全英文图表,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掌握专业内容和英文表达,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学生的课后学习

专业课时的压缩使得学生的课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大量相关领域的经典原著,督促学生深入思考,写出翔实的阅读笔记,并与老师和同学展开热烈充分的讨论,在传承优秀思想和理论的同时,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现代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一门通论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师要格外重视对学生课后学习的指导。生物学有从不同角度编写的教材和参考书,在指导学生学好课内教材内容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生物学教材和参考书,如吴庆余编的全彩的《基础生命科学》(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材),高崇明编的《生命科学导论》(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材),等等,也应鼓励学生时常翻阅图书馆里的英文原版教材,尤其关注其中丰富的图表。生命科学方面的精彩网络课程,科普片及纪录片应该是同学们课后学习的重要资源。这方面可推荐给学生的有:网易和新浪上世界知名学府的网上公开课,国内的一些精品课。让学生观看学习专业课程并记笔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听一些哲学人文方面的课程。理科生的人文素质对于整个社会科技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不容忽视。英国BBC拍了很多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普纪录片,如earth(地球),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植物的私生活),Penguins-Spy in the huddle(卧底企鹅帮)等,法国导演也拍了精彩的记录电影如帝企鹅日记和迁徙的鸟等,这些都可推荐学生课后观看学习。这些纪录片可让学生充分看到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生存的无比艰难,学会尊重它们,珍惜爱护环境,给它们一个美丽丰饶的家园。课后学习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通论课程,不仅不应被忽视,反而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养成着眼于生物与环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的习惯。这门课程还是其他专业学生寻求与生物学交叉,开拓新科研领域的起点。学生能够热爱思考,热心讨论,勇于质疑,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这是这门课程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兴趣教学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12-914.

[2]生物类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新课程研究[J].高等教育,2012,255:21-22.

[3]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7):1025-1029.

上一篇:努力提高书面表达主观分题的得分 下一篇:中职学校一级MS课堂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