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5 04:50:27

品管圈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

第一作者通讯:刘丽华, 女 , 43岁,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 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改善前的6.66‰降至改善后的 1.69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品管圈 肿瘤 不良事件 MORSE跌倒评估量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26-01

住院病人跌倒是医院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导致病人损伤,延长住院天数,降低活动能力,增加医疗费用, 还可能影响病人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的健康,影响病人康复[1]。2011年卫生部出台的病人安全十大目标中有“防范与减少病人跌倒”的发生。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明确表明如果由于院方的设施陈旧,或不到位,或者是未履行相应告知及宣教义务将承担相应责任[2]。品管圈:全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3]。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我院(地市州级三甲医院)肿瘤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据护理部2013年的护理不良事件统计数据表明,全院全年发生跌倒的住院病人28人次,其中发生在肿瘤科的跌倒例数就有10例,占我院住院病人跌倒总数的35.7%,成为影响科室及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肿瘤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期找到病人发生跌倒的真正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来降低肿瘤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7月肿瘤科收治的住院病人1079例(发生跌倒病人7例,跌倒发生率6.66‰)为对照组(活动前),年龄8-90岁;选择2014年5-7月收治的605 例(科室分科)住院病人为观察组(活动后),年龄14-86岁,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成立QCC QCC由肿瘤科7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1名护师任组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拟定圈名:红心圈,设计圈徽图案:护士的双手握成一个心形,心形中间一个卡通人站立。圈徽含义:心形代表护士的爱心,卡通人代表患者,含义就是护士要用爱心和双手呵护患者。

1.2.2 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 全体圈员根据所有待解决的问题,依照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打分,最终确定“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运用六何(5W1H)分析法制定包括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成果发表11项内容的时间甘特图,品管圈活动周期为2014年2-7月。

1.2.3 进行现状把握 对肿瘤科病房跌倒案例集中的2013年5-7月的7例患者分析发现:护士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预防跌倒的宣传教育不到位7例,预防措施不规范7例,护士跌倒风险识别不足有3例,转科治疗或检查时工作衔接不到位2例,患者个人因素造成2例。患者跌倒所致伤害结果如下:1例尺桡骨骨折,1例下颌部位裂伤,2例浅表部位擦伤,其余3例无损伤。根据80/20原则(即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两者,故本圈改善的重点是规范护士的宣传教育工作及预防措施。

1.2.4 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2014年5-7月肿瘤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是现状值减去改善值,改善值等于现状值乘以圈能力。圈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推算的。品管圈成员的能力自评平均分为3分,以5分为100%,3分为50%计算。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6.66‰-(6.66‰*50%)=3.33‰。

1.2.5 问题解析 本方案选择特性要因图对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分析。特性要因图又称石川图或鱼骨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从高到低系统排序后,用图来表达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4]。通常将要因分为人、方法、环境、设备4个部分。但在2013年7例跌倒案例中均没有由于设备或环境原因导致的跌倒,因此本方案的问题解析主要针对人和方法因素。对于护士宣传不到位可能的原因: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护士责任心不强、人员编制缺乏、科室监督及培训不到位、缺乏对陪护者的宣传教育等。预防措施不规范可能的原因:警示标识不明显、缺乏规范统一的书面宣传材料,宣传形式仅仅限于口头宣传,不生动形象,不利于患者接受。患者出科检查及治疗时与相关科室缺乏沟通。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品管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要因列出多项干预措施,制定跌倒要因矩阵图。通过小组讨论对干预达成共识,然后对所有干预措施从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和经济性4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分别以1分、3分、5分进行评价,5分为最好,3分为可接受,小于3分不予采纳,增加人力资源的干预措施因其可行性差,经济成本高,4个维度共得到13.2分,平均分低于3分,因而没有采纳,其余干预措施分阶段落实执行。拟定措施如下:1、根据科室和患者性质,选择更适合于肿瘤科慢性病患者的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2、对患者评估时机调整为7个:入院时、自理能力变化时、病情变化时、口服会导致跌倒的药物时、外出检查及治疗时、跌倒后再次评估、其他特殊情况变化时。3、对患者的宣教形式除口头宣教外,增加一对一的书面宣教、公共场所的宣教图画、公休会时的视频宣教。4、全体护理人员接受跌倒基本知识、跌倒高危人群识别、跌倒危害、跌倒专业防范措施的培训。5、护理管理上对跌倒巡视内容进行规范并运行书面巡视记录、跌倒危险病人书面交接班提示、跌倒警示牌更换为纯黄色、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以增加薄弱时段的人力资源等。6、跌倒高危病人出科检查治疗时与相关科室事前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跌倒的防范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收集2014年5-7月肿瘤科住院患者605例,发生跌倒 1例,发生率1.69‰,超过预期目标值3.33‰。

2.2 无形成果 是指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升创造力,多提合理化建议和提高工作效能等。QCC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理解能力、自我价值的体现以及对肿瘤护理专业的热爱四项逐一评分,满分为100分。并计算平均分,活动前上述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9、17、20、17分,活动后分别提高到22、23、24、23分。所有指标比较均有提高(P

3 讨论

3.1 品管圈是改善基层工作质量一种较好的管理工具。一般工作的管理流程是上级定标准、定要求、定措施,然后执行者无条件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措施不合理及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然而执行者又不能擅自更改流程及措施,久而久之,执行者缺乏工作兴趣及工作的成就感,应付了事,最终导致上级的工作目标无法实现。而品管圈是同一个工作场所的成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成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问题。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成员间自觉主动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因为是自己做主解决一项问题,因此积极性非常高。加之熟悉本工作场所的情况,因此制定的措施一般切实可行,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圈员的目标一般都能达成。本次红心圈解决的问题是降低住院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该主题是困扰肿瘤科多年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历年的管理活动中也花了较多的精力来进行管控,但均未收到效果。采用了品管圈的管理手法后,肿瘤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由6.66‰降至1.69‰,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品管圈值得在基层质量管理活动中进行推广。

3.2 防范住院病人跌倒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本次品管圈主题分析出的原因及制定的措施来看,防范住院病人跌倒既涉及到护士、医生、患者本人及陪护人员等对跌倒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预防的专业化水平与技巧,也涉及到管理者对跌倒各个环节的重视和有效管理。因此,加强跌倒相关方面知识的宣传尤显重要。相关人员首先需认识跌倒问题的严重后果及重要性,然后了解跌倒防范的专业知识,并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做好相应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防范跌倒的发生,从而避免不安全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卓娜,张红菊等,住院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61.

[2]刘丽华,杜宁莉,黄莉莉.内科住院病人跌倒或坠床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全科护理,2011,7:1735.

[3]王蓉花,马逊,朱亚梅.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30.

[4]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2012,12(1):24.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西文图书编目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