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 访民情 触及心扉 倡三万 帮致富 势在必行

时间:2022-08-15 03:27:39

1月23日,星期四 晴

为全面贯彻执行省、州、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的有关精神,农发行恩施市支行积极开展“三万”行动。早上8.35分,在党委书记、行长李杰同志的布置和办公室丁主任具体安排下,我与本单位“三万”工作队几名队员随副行长毛蕖同志向着离州城6公里的何功伟村出发,虽是寒冷时节,可阳光还是透过云层照在恩施这块大地上。走在弯弯曲曲而很干净的通组公路上,路旁一幢幢特色民居格外惹眼,有的家门上已粘贴上红红的对联和挂上高高的灯笼,好一幅新农村的美丽图画。

来到何功伟村得到了村委会书记和主任的热情接待。当明确我们前往此村的主要目的“送温暖、访民情、倡三万、帮致富”后,村委彭书记带领我们走村串户,我们先后到大溪沟、村坊组、石闸门部分农户家里,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采取与他们的交谈、沟通、询问、调查等方式,间接了解到村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及村干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各种表现。通过问卷统计:村里80%村民对党组织及村里现任彭安翠书记的履职作用还是很满意,特别是问及村领导为村民做过什么实在事实时,多数农民说:“传达上面政策、请人讲科技知识、带领群众赚钱、帮困难户、搞文艺活动等”。听到这样的回答,作为“三万”活动中最普通的队员的我,真心为村官的默默付出得到肯定而感到欣慰。

调查问卷程序结束后,村委彭书记还带领我们,对村坊组瘫痪几年卧床不起的病人、无依无靠的孤寡五保户,年迈90高龄靠低保过日子的老人和家庭特困的几家农户进行了慰问,并将准备好的一些生活必需及慰问金交到他们手上时,我听到了他们那种发自内心对政府感激的话语,看到了他们眼眶里不停打转的泪花;领悟到了他们脑海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记得跟随彭书记来到村民方尔高家。因为大门开着,我们直接被带到一间房里,彭书记轻轻翻开被子一角,朝着躺在被子里露出半边脸的一位老人向我们解说道:“这是方尔高大哥,病倒多年,一直瘫痪在床,家里只有四孙子,靠政府低保和左右邻居帮抚度日”。正当书记握着方大哥右手说:“这是市发行的领导和同事,在春节剑来之前,专门带着行长及全体发行员工的慰问和祝福来慰问时”。从外面匆忙走进来一位手里抱才几个月的小孙子方氏,估计刚在厨房给孙子做吃的过来,因为小孩子小嘴角还留有一小饭粒。看到有彭书记带有客人,很热情地拖来椅子招呼我们坐下。

高大哥今年55岁,妻子也己满50,看上去高大哥老婆身体还不错。“家里就您两老和俩个孙子吗?儿子儿媳呢?”我问高大嫂:“我们跟儿子一起住,儿子儿媳一直在外地打工,都几年了。有一个孙子,还帮女儿带着孩子,女儿女婿也不在身边”,当问及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高大嫂一下紧张起来,很不好意思的说:“没有什么来源,家里病人治病化不少钱,儿子儿媳找钱不容易,寄的钱还不够家里病人吃药和日常开销,这房子还是政府补贴部分、邻居朋友支持一些、彭书记帮了很大的忙,送了几于块给我们。他是好人,你们都是好人呀,谢谢政府”。说着说着,眼眶里泪花在打转。“别想多了,两个孙子长的不错,过几年就会好起来,现在的你是家里顶梁柱,也要注意身体,祝四孙子过个安心的年”。毛行长连忙安慰到。看到这样的情节,谁都不敢再多问,是啊,年轻人在外打工挣钱,老人在家照看留守的孩子,灾加上灾难降临到这家淳朴的农家身上,谁又能不心生同情呢。

特别是慰问过村坊组一位姓方的五保户方尔坤老人后,我心好久好久都不静,可以说他家是我见过最贫困的家庭。当书记和毛行长与老人家谈时,我仔细观察一下:整个房子十几平米,一下进来四五个人,还有些转不开,地面洼多平少,站屋子中间环顾,可以看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只要你出门一步:向北就爬坡、向南就下坎,向西进茅房、向东就上床,即便是没灯亮,也可以在房子里见到阳光和雨雪。低矮破旧的木屋里,除了有一条1米长的小长木凳、一个倾斜的单锅灶台和放有三个土碗、两双筷子、一个盛米撮箕外,只有一条黄狗不停在主人身边嗷嗷串动,老人孤身一人,我想这条狗一定就是老人一生最亲近的伴了。在我们离开他家,当毛行长把职工的心意转交给老人时,只听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几个字一直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此时只见他手在抖,泪在流。我的眼也湿润了,透过那双疲惫的泪眼,我看到的是无奈和愁怅,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时钟的脚步,不会因为我们的爱心活动在进行而停止。回来的路上,队员们都说出了此行的感受。我一直在想:我虽儿时在农村生活过,对现在农村现状如何、农民生活怎样,也是知之不多,难得有机会像这样走进农户家中,与农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考察民情,访贫问苦,不但真实感受到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多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体验到了还有不少百姓的生活条件之艰苦,诸如农民看病难、治病贵,肥料贵、农药贵,农作物、经济作物和牲畜疫情严重等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亟待解决。农村的“三留守”问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留守儿童比例高,应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文/聂本梅)

上一篇: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工程三个点” 下一篇:基于数值模拟的土钉支护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