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6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5 02:59:19

左侧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6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一期切除吻合在左侧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左侧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研究组)和择期手术(对照组)的患者各60例。观察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住院时间、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7例, 并发吻合口漏3例;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的5例, 吻合口漏的4例;一期切除吻合组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进行肠减压和灌洗、术后进行正确的处理, 行一期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左半结直肠癌;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

左侧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属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由于其自身的解剖特点, 过去多采用分期手术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患者采用一期肠切除术, 和60例术前确诊左半结、直肠癌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两者在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率、术后进食时间和出院时间, 探讨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行急诊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组60例中,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59.8岁;其中结肠脾曲癌24例, 乙状结肠癌18例, 降结肠癌12例, 直肠上段癌8例;对照组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8~74岁, 平均年龄62.4岁, 乙状结肠癌22例, 降结肠癌16例, 直肠上段癌17例, 结肠脾曲癌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排便排气减少等症状, 并术前均完善腹部平片、彩超、CT、肠镜等检查, 了解病变部位, 为手术确定位置。

1. 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明确诊断后经内科保守治疗, 病情无明显好转且进行性加重, 予以稳定内环境、应用抗生素、清洁灌肠等准备后, 于入院24 h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 对照组按照常规肠道手术术前准备, 按照肿瘤根治性原则进行手术, 术前术后患者均行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住院时间、进食时间等指标。

结肠减压灌洗采用Dudley法[1]:切除肿瘤肠段后, 将近端肠管置于无菌袋中, 排除粪质;切除阑尾, 阑尾断端或回肠末端插入22 F气囊尿管, 使尿管的气囊进入盲肠, 扎紧荷包, 气囊内注生理盐水7 ml, 使水囊堵住回盲瓣开口。导尿管外接灌洗液, 灌洗液为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配置而成, 冲洗结肠至流出清亮液体, 再予以甲硝唑溶液灌洗, 修补造口插管处。

甲硝唑溶液冲洗两断端肠管以碘伏消毒, 修整断端肠管, 用肠吻合器吻合肠管, 术后接腹腔引流管, 2周后拔出。术毕扩肛, 对于吻合口位置低者,留置肛管。肛管近端要通过吻合口, 肠功能恢复后拔除。术后加强静脉营养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及贫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无腹膜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均痊愈出院。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由于左侧结肠存在肠腔较细、肠内容物多是粪团、左侧肠癌多以环壁浸润性生长等特点, 故左侧结直肠癌更易发生急性肠梗阻症状[2];对右半结肠梗阻行右半结肠急诊一期切除已得到了肯定, 而左半结肠癌梗阻由于其含有较多粪质和细菌, 术前无法进行肠道准备, 一期切除吻合后、腹腔污染以及吻合口瘘的可能性较大, 过去需采用分期手术治疗, 但随着高效抗菌药物、术中灌洗液、通过肠道减压恢复肠功能的广泛应用, 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一期切除肠吻合被认为是安全可行的。

与分期手术相比,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主要有以下优点:①避免了患者经受多次手术的痛苦,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费用降低, 且多次手术有造成肿瘤腹腔内播散的风险。本组施行一期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3.2 d。②与择期手术相比, 并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及系统并发症。③一期手术患者因切除原发病灶且无需结肠造口, 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左半结肠癌导致的梗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有效的减压、可靠的吻合和结肠灌洗、术后引流, 符合吻合口“上空、下通、口正的要求”, 认为一期切除吻合是完全可行的, 一期吻合可广泛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峻青,夏志平.胃肠癌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6-297.

[2] 冯伟,朱家胜.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进展.山东医药, 2012,52(14):91-93.

[收稿日期: 2014-04-20]

上一篇: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血管再通治疗... 下一篇:40例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