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那寺三次探秘

时间:2022-08-15 01:34:23

达那寺三次探秘

喜闻“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及达那寺寺院建筑(宋元时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这座全藏区最著名的格萨尔风物遗址和惟一一座“叶巴嘎举”寺院,也就成了海拔最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地之一。

2013年夏,当我第三次来到达那寺,仰望“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的时候,13年前,我们首次走进这块宝地的诸多艰辛和收获又浮现在眼前。

千年灵塔,我来了

达那寺位于澜沧江上游腹地,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尼赛乡境内。那时,从县城到吉尼赛乡106公里的乡道车程走完之后,还得骑马至少两天,方能到达。途中异常艰险,要翻越两座雪山,有些地段牵着马走都不行,只能放马自行通过,否则有人马一同坠落的危险。

格萨尔大王手下的30大将,是岭国长、仲、幼三大部落的军事首领,他们个个武艺高强,性格鲜明,深受藏族人民喜爱。可他们先后战死在保卫岭国或是开疆拓土的征战中,怎么会一起葬在了达那寺前山上的山洞中?灵塔究竟属于哪个时代?他们与英雄史诗中的艺术形象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许多个不解之谜,使我们产生了走进达那寺的冲动。2000年11月,在进入冬季的当天,我们一行6人向达那山进发了。县里派了兽医站站长昂扎陪同我们前往,他对格萨尔30大将灵塔很有研究。

在吉尼赛乡,牧民们帮助我们备了驮马。第一天骑马的路程短些,六个小时后安全到达了宿营地改加寺。这是全藏区最大的一座尼姑寺院,有尼姑400余人,而且大部分是青年尼姑。由于一路走得急,一匹驮马病倒了。第二天,改加寺的尼姑们把她们驮水用的小骡子借给了我们。病马留下,请尼姑们照料。昂扎是兽医,他认为这匹驮马凶多吉少,只能听天由命了。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了达那寺。达那寺被雪山、峡谷、大河、草原环抱簇拥着,就青藏高原雄壮的大气势而言,达那寺周边的地貌显露出一种刚中带柔的灵性美。

天刚黑,便下起了雪。县领导曾告诫我们,如果遇上一场大雪,至少封山半个月出不来。我决定第二天必须上山,以免遭遇更大的雪。寺院僧人直摇头,说是不行,从来没有人在冬季上过灵塔群。但我们还是坚持要上去,寺院于是派了两位体能最好的僧人,背上最重的器材,还有水、熟牛肉陪同我们上山。幸好只是一场中雪,黎明时分,雪也就停了。清晨7时,我们踏着没过脚背的积雪开始上山。

灵塔位于海拔5100米的两座山洞中,左右两个山洞相距大约300米。先登上的是左边的山洞,洞内有四座灵塔,安葬着格萨尔叔叔晁通王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岭国长系部落中的一员大将。洞内也是大型野生动物的藏身处,几块岩石被进出的动物磨得十分光亮。我们没敢久留,更多的灵塔在右边的岩洞中。由于岩洞四周陡峭无路,必须先下到山腰,再向右边的灵塔群攀登。

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在我们前方还有100多米,陡坡十分危险,昨晚的这场中雪更增加了攀登的难度。昂扎探路,放下绳索,大家方才爬上了右边的灵塔群。其规模要比左边的大得多,共有37座灵塔。让人振奋的是,其中还有格萨尔大王的灵塔。按照英雄史诗的描述,格萨尔大王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可是返回了天界的呀。

昂扎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每一座灵塔安葬的大将军的姓名和部族,以及灵塔上古藏文的含义。古藏文都用短脚草体写成,元音也都是反写的,这与灵塔上部方形造型相匹配,这是古老苯教审美风格的遗存,后来的佛教灵塔的上部都是圆形的。灵塔中装藏有许多宝物,其中最多的要数精美的小擦擦。擦擦是梵语,指小型脱模泥塑。擦擦有一两寸见方,多为小佛像和小佛塔。灵塔中的擦擦有一世噶玛巴活佛造像,分为蓝色和红色的两种;有四臂观音塑像,十分大气、超俗;有千首千眼观音塑像,外形呈三角形,做工十分精细;有文殊菩萨塑像,智慧之剑给人以力量;宛如拇指指甲大小的蓝紫色圆塔式擦擦,着实让人喜爱。从踏碎的一只小擦擦肚中,我们见到了贝叶经文。昂扎说,擦擦都是用大师的骨灰、经文、草药等圣物掺合做成的。这些擦擦十分精美,堪称佛教雕塑艺术的精品。据鉴定,灵塔群属于公元1115±70年的文物。

我们向格萨尔大王的灵塔敬献了哈达,昂扎呼唤着山神祈愿经,向空中抛撒着风马,风马迎风飞舞,仿佛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格萨尔大王和他率领的大军。

时针指向了17时30分,原路返回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被雪覆盖的山路太陡也太滑。我们只得再向上攀登200米,翻过山顶,绕道返回达那寺。到达寺院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僧人们都很感动,端来了牛肉汤,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顿。

我们从达那寺返程再度借宿改加寺。奇迹出现了,那匹生病的驮马,竟然起死回生平安归队了。原来,改加寺的尼姑们运用藏族传统的放血疗法,对它进行了医治,还为它灌了药。我们真诚地谢过之后,归还了她们的小骡子。

高原落日的余晖尽情地挥洒着她全部的光芒,为大地铺上了金装,而苍穹依然是那样神秘,湛蓝不可测。蓦地,一片吉祥的彩云从我们的头顶上飘过。我想,这就是格萨尔大王率领他的30员大将,一直在为我们护佑加持吧!

格萨尔遗存待解之谜

在藏区,有关格萨尔王故事的风物遗址很多,但像达那寺这样有着如此厚重的格萨尔文化体系的地方还是屈指可数。这里除了格萨尔30员大将灵塔群,还珍藏着许多格萨尔遗物。有格萨尔用过的铠甲、头盔、毡帽、盾牌以及格萨尔妃子珠牡的饰物,其中有一颗九眼石,相当珍贵。古老的格萨尔大将们的族谱、传记和经文,都用金粉写成,深蓝色的皮纸用藏区特有的狼毒草做成,有微毒,能防虫蛀。经文夹板是地道的古代木刻,刻工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尕乌拉康是达那寺第一座佛龛用房,历史上与藏南的雍布拉康齐名。尕乌拉康大堂中珍藏一尊岭国长部落的研金臼。书写经文的金子,就是放在其中碾成金粉的。现在,这尊研金臼,成了尕乌拉康的镇殿之宝。

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连同寺院的格萨尔文物来自何方?达那寺的僧人都说来自四川德格俄支的林仓家族。在康区,人们普遍认为林仓家族就是格萨尔同父异母的哥哥嘉察协勒的后代。嘉察母亲的娘家在汉地是汉人,“嘉察协勒”直译就是“汉地白脸外甥”的意思。这是千百年来,藏汉之间甥舅情谊骨肉亲情反映在民间艺术领域的最真实写照。嘉察早在“霍岭大战”中,为保卫岭国英勇牺牲。他是格萨尔30大将之首,一直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史诗中说,格萨尔没有儿子,最后把王位交给了侄子扎拉,也就是嘉察的儿子。

2001年春节刚过,我在成都见到全国政协委员林仓晋美先生,他是林仓家族的直系子孙,他的说法和达那寺的记述一致。

大约在公元1188年,叶巴噶举的创始人意希孜巴(公元1134——1194年),在达那寺完成了大经堂百柱殿的工程后,应四川德格林仓王桑吉嘉措的邀请前去诵经,超度亡魂。半年之后,意希孜巴要返回达那寺了,林仓王为了表示对活佛的敬意和感谢,有意将祖上传下来的众多格萨尔文物存放在达那寺。意希孜巴让林仓王把文物集中放在一座山坡上,然后用法力空运回了达那寺。运输方式显然是虚构的,但达那寺格萨尔文物来自林仓家族应该是清楚了。

意希孜巴带回来的格萨尔文物之多,从达那寺留存至今的账单中可以想见,有岭国格萨尔及30大将族谱和传记1500卷、格萨尔的达巴莱米宝剑、岭国格萨尔军号、上千尊印度和汉地佛像,以及众多兵器、法器及生活用品等,以致后来达那寺一度又叫岭国寺。

学术界普遍认为,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前后。这与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落成的年代相一致。那么,这里安葬的格萨尔30大将就是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物原形吗?一直以来,这都是学术界感兴趣的争论话题。英雄史诗中的格萨尔,又是一个神与人结合的英雄形象。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地方的格萨尔说唱艺人,都在说着同样的故事,特别是《英雄诞生》、《赛马称王》以及4大战争和18大宗(“宗”即城堡,指一部史诗故事)等早期形成的著名篇章,在说唱艺人的表述中,故事的核心内容不会变,只是在篇幅长短,语言风格或者说唱曲调方面有所不同。在说唱艺人心中格萨尔的故事是神圣的,不能改编,也不敢改变,这说明格萨尔故事的历史源头确实在这些地方发生过。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藏民族历史上有多个“格萨尔”之说,比如“霍尔格萨尔”、“珠古格萨尔”等等,而只有“岭·格萨尔”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故事。难怪在藏语中凡讲到这部英雄史诗“格萨尔”时,前面必会加一个“岭”字,即“岭·格萨尔”。藏族有句谚语:“岭国每人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所以,流传至今的岭国风物遗存,特别是达那寺中30大将传记和族谱就更有研究价值。但也有学者不赞同这类风物遗址及其传说与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相联系的做法,认为“岭国”只是藏民族心中理想的王国。

当然,谜团和争论有待后人研究破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格萨尔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地方,人们从来不会刻意区分“历史的格萨尔”与“艺术的格萨尔”的关系。正因如此,千百年来,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才能传唱至今,因为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达那寺文化遗产重彩灵光

2002年夏,我重返达那寺的另一个重要收获,便是领略了传承至今的多场与众不同的古老法舞。其中一场直接演义了佛教传入达那寺的情景。公元1068年,从克什米尔来的传教士公丁来到达那寺宣扬佛经,法舞中把佛教未开发的地方比作荒蛮之地,法舞表现了“野人”皈依佛门的过程。

公丁来达那寺传教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是修建了尕乌拉康宫殿,使当地出现了第一座佛龛用房。另一个就是以后山主峰酷似马耳朵的景观,正式命名他所创建的佛教寺院为达那寺。“达那”即藏语“马耳朵”的意思。后来,公丁与当地的一位名门女子结了婚,他们的后代便以“达那”为姓相传至今。现在尕乌拉康是闭关修行的地方,世代都由姓“达那”的僧人照料。

公元1188年,藏传佛教叶巴噶举的创始人,帕木竹巴的弟子意希孜巴在达那寺建起了著名的大经堂和百柱殿。达那寺现今是全藏区惟一一座叶巴噶举派的寺院。

达那寺还有三座相当有影响的高僧灵塔。一座是达那寺的创建人意希孜巴的上师帕木竹巴的灵塔;一座是藏区的医圣,云丹贡布的灵塔,他著有藏医学宝典《四部医典》;还有一位就是著名的女性佛教大师玛吉拉仲(公元1055——1153年)的灵塔,她是藏密历史上最著名的能断派和息学派的创始人。这三大历史遗迹,都是达那寺的重彩灵光。

达那寺的格萨尔大堂里供奉着阿尼玛卿山神。阿尼玛卿大雪山既是格萨尔大王的寄魂山,同时也是首战神。每当格萨尔出征时,都会呼唤“玛卿邦热”战神一同出征,护佑岭国安全,帮助自己战胜对手。阿尼玛卿山神的画像造型的显著特征是戴毡帽、骑白马的一位大战神。

除此之外,守护在格萨尔大王身边的还有统称威尔玛的十三位战神,由大鹏、金雕、鹞子、猫头鹰、黄熊、红虎、白狮、青狼、玉兔、长角鹿、银蛇、苍龙、双鱼动物形象组成。十三战神威尔玛的本领超群,也各不相同。比如,猫头鹰是夜间值班的战神。青狼是格萨尔大军的供给部长。因为大公狼总能捕获到食物,所以,古老的游牧民族大都会崇尚大公狼。同时战神青狼还肩负有侦察任务,这和它的行动敏捷、隐蔽有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这部史诗所具有的雪域高原的特点。

需要提及的是,阿尼玛卿大雪山坐落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我的军旅生涯中,有12年是在阿尼玛卿雪山的怀抱中度过的,这是我与格萨尔文化最直接、最亲密的缘分吧。

当你走进达那山,仰望那满是灵性的山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达那寺的护法神——天蓬大将军的神庙。神庙位于达那寺最东面,大将军扼守着进入达那寺的必经之路。

这位天蓬大将军从天上下凡来到人间,在汉地他就成了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而在藏地,他是一位骑着青羊,手执铁锤和风袋的战神。达那寺的堪布告诉我,这是因为他们的天蓬大将军还是位铁匠,风袋用于鼓风,催火冶炼。神庙旁的那块大石头,相传是他用来打铁的。又因为他的坐骑是青羊,所以,在神庙的红墙上,能清楚地见到羊的蹄印。

面对严酷的高原生存条件,藏族先民敬畏神灵,也赋予了神灵过多的职责。有趣的是,藏汉两地的天蓬大将军也是殊途同归,都没有忘记各自的根本职责,一个在达那寺护法,一个护送玄奘西天取经。

达那寺天蓬大将军的神庙依山而建,红黑白黄的色调装饰很亮眼,但又不张扬。再看其它建筑景观,都是借力于大自然而建。格萨尔30大将灵塔,如此大的工程,竟然放在了高山天成的山洞中。这些都体现出了一种顺势的态度,很少看见强行楔入的惨状。或许,这就是藏民族的审美观吧。

达那寺的重建与保护

达那寺古老的百柱殿是一座三层楼房式建筑,始建于1188年。经过了近千年的风霜雨雪,破损严重,老活佛益西措吉活佛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百柱殿的重建工程。虽然益西措吉已于2013年6月圆寂了,但他热心百柱殿重建的功德,将一直被人们牢记。

目前,玉树州人民政府己拨出了36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达那寺国家重点文物的修缮保护,包括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尕乌拉康、大经堂、百柱殿、叶巴殿、格萨尔大堂和一些其他古老灵塔等。据说还要建一座大型太阳能发电站,并加大对格萨尔30大将灵塔群全方位的保护力度。可以想像,达那寺将会迎来又一个全盛时期,成为献给玉树州震后重建伟业的一份圣礼。

上一篇:木板墙那边的卓玛 下一篇: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