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还是没用?

时间:2022-08-15 01:17:59

读书有用还是没用?

《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14日上有篇文章《读书改变了什么》,描述了李军虎纪录片《父亲》中一位农民工父亲遇到的尴尬――儿子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反不如他。文章最后记载了一段对话:“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有人问他。“我看读书是没用的。”他叹了口气说。在此文出来之前,熟练工人比大学生抢手的局面就早已出现,这个话题值得探讨。

在美国很多蓝领工人没有上过大学,但由于工会的势力,他们能拿比一些大学毕业生更高的工资,这一点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另外,2011年,美国学生上学积累下来的平均学生贷款为2.5万美元,毕业后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美国人这几年也在讨论上大学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哈佛、耶鲁等名校学费非常昂贵,相对而言,普通州立大学就便宜得多,社区大学就更便宜,所以美国的讨论,通常是围绕着上精英学校值不值得这个问题。

近日,《高等教育记事报》上就登出了耶鲁毕业生帕米拉・哈格的文章《上精英学校值不值?》。跟我们的物质化追求有所不同,此文作者强调“在校体验”、“校友网络”和名校的“稀缺感觉”。你跟一帮同学周末跑去远足,你在学校遇到的特立独行的学生,你遇到的才华横溢的老师,都是你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友网络,能在你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被“超级链接”到不同的圈子。“稀缺体验”,是指上了这些学校,让我们能输得起放得下。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自己的精力、才华不如往日,在自我怀疑的时候,这个过去的经历能让她“安全着地”,自己的自尊不会因为挫败而垮掉。这一切价值,都是各取所需的,也看你是否有能力去利用。

我们也不需要非得要上名校,才能得到这些无形价值。帕米拉・哈格所写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拐杖”,真正的牛人是不需要这些拐杖的。比尔・盖茨和斯蒂夫・乔布斯都从大学辍学,Paypal的发明人之一甚至拿出10万美元奖学金,鼓励有为青年退学创业。不过,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这种牛人,还是老老实实上大学吧。或许你上了大学才真正知道自己是不是牛人,你自以为是没有用,你甚至都没资格去贬低大学。

上大学有没有用,要看人。上大学最大的作用,甚至都不是名校生追求的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而是我们借助此间的学习,借助思维的激荡,让人生的空间拓展开来,我们的人生永久性地改变。读书不光是学习知识,成为一个背着书袋跑的蠢驴。大学的学习,应该让我们从单纯“知识”学习的层面上拓展开来,同时去学习如何利用知识,去“分析”、“综合”、“应用”、“评估”。读书应该让我们更聪明,让我们洞察世事,让我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被人忽悠。读书应让我们成为持续的学习者。如果你能做到这些,读书就是有用的。

大学也应该是一个让我们追求人生不同趣味的地方。英文学校一词school来自希腊文,本意是“空暇”、“休闲”,“学校”是雅典商人送自己子弟去探索人生、培育人生好奇心的一个地方。

这个社会变化迅速,非有一身长期学习的本事,非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非有独自和解的能耐,未来你就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庸众之一员,你未必抵得过一个未受什么教育的人。如果你千辛万苦去读书,却只装了一肚子书本知识,到了现实中倒不出来,也用不起来,遇到新的领域新的局面,也没有相关的思维技能、学习习惯和情感驾驭能力,让你应对人生摆到你面前的挑战和机会,那恕我直言,你这样读书,是没有用的。

上一篇:山寨综艺走到山尽头 下一篇:困住消费者的“囚徒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