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时间:2022-08-15 12:58:36

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它涵绝不仅仅限于“审美”(即认识美)或“美感”(即感受美)。人们习惯的称谓,把美育叫做“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话,就一定要明确美育作为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所包括的全部丰富内容。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人的性格和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的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储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德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体现着“善”的要求。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解决一个“真”的问题。体育则在于通过运动和锻炼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进人们健康水平,使健全的精神富于健康的身体。与之相比,美育则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通过审美实践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启发人的自觉性,提高对于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德、智、体四育相关联,相辅相成,同时又是互相不能代替的。

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主要是使人对善恶的原则界限加深理解,它偏重于说理,并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富于美育之中,心美引善,使人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为,美育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善是指客观事物符合社会需要的功利性,包括对于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社会评价,是人们的意志把握的对象。美则是表现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是情感愉悦的对象。美和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美并不就是善,但它离不开善,善是美的灵魂,美的事物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善的。正因为美之中包含着善,所以历来重视美育的人也都重视其德育的效果,实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从而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启示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性的智育,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通过美育,能够心美导真,人们通过对于自然,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可以在愉悦精神的同时,了解历史,自然,社会,获得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可以推动人的科学研究,这是为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整合所证明了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他的研究方法称为在本质上是“美善的,直觉的”,深信大自然定是合乎规律的,而事物的美和大自然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因而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以美导真,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奥秘,能够大大开拓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就在日常学校教育中,运用以美导真的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便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存规律,例如:对称、均衡,文艺作品的、美术写生、参观、浏览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辨视事物的异同,发现特征,掌握变化,提高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等。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提高驾驭客观变化的能力。

美育与体育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通过体育训练,可能使人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活动,提高人的鉴赏美的能力,会促进人们对于健美的自觉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要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才会在体格、行为以至心灵各个方面都是健美的。健和美体现着人体的生理,心理的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贯穿于一切体育训练和美育活动之中。从总要求来说,体育和美育是难以区分的。

总之,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德、智、体、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不可相互代替的。马克思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因此,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学,不能不发展审美教育。

上一篇:地方资源与小学美术的有机整合 下一篇:浅谈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之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