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教材 走进新课程

时间:2022-08-15 12:38:45

利用新教材 走进新课程

在这一年的生物教学中通过对新教材的熟悉和了解,发现新教材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新教材的许多地方都是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的。

所谓“探究”现代汉语的解释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也即是要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敏锐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动性。生物新教材无论是课文内容的学习、实验、还是练习的解答都充分倡导了探究。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在这一年的教学中获得的一点点体会。

1.课文学习中探究学习的培养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每一节均以问题探讨开始,本节聚焦用问题的形式点明该节要弄清的主要知识点,中间辅以旁栏思考、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等使知识得以引申和推进。因此我在教学别注意给学生点明问题,面对问题学生就有探寻知识的动力,看书会更仔细,也会主动的去思考。比如在“蛋白质”一节中讲到氨基酸的结构时,首先提出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然后展示出其中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或参看课本所列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图),问: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会认真观察、讨论,在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结构和不同的结构后,再问:将这些不同的结构用什么来取代时它们的结构就完全相同了呢?学生会提出用x或y。这样就可以引出氨基酸的通式,学生也易于记忆。

而如何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呢?除了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外,更要求学生会识图读表。新教材的文字叙述减少了,而替代大量的彩图和表格,它们都是知识的来源。比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中图2-1和图2-2都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的元素。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两个图?两个图有什么不同?发现了问题学生就会仔细的看书、读图从而找到答案学到知识。而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讲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时,讲到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的方式有16种。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F2的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只有9种、表现型又只有4种?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已对F1自交的棋盘图(图1-8)进行归纳和总结就会得出:(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如此就可以将难点突破。

2.实验中探究学习的培养

实验是最好开展也是最能体现探究的活动,新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在旧教材的基础上都有所改变,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虽然给出了各种实验材料如: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种子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但是没有具体的给出哪种材料是做哪种检测的。在实验时老师也不必讲解,只要求学生把三种物质检测出来(也即是要看到三种颜色反应)就行了。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后就会发现这个问题,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学生就会来问老师,有的学生就会认真的看书找出可以用花生来做脂肪的检测,有的学生就会根据所学的知识相互讨论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做不同的检测,还有的学生会用一种材料做三种检测。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过程。通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大大的增强了,当我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材料的准备交给学生去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所准备的实验时我就象一个学生,而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也能给出很好的解答。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3.练习解答中探究学习的培养

新教材中的练习,除了传统的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外,还出现了画概念图、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以及课文中的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等多类新题型。而其中的拓展题多是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比如: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否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给你一份某种酶的结晶,你能设计实验鉴它是不是蛋白质吗?等等。针对这类题目学生就要先做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查资料等来进行论证和设计实验。再比如:假设你想培育一个作物新品种,你想要的性状和不想要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试说明培育方法,画出遗传图解,并说明这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这一题,就需要学生发现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培育双隐性品种和双显性品种?然后才能有针对的选择培育方法。习题的解答实际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因此老师一定要给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练习的讲解时,最好先听听学生的思路,然后进行肯定或引导讲解。

总之,在改革之初我们仍处探索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帮助,也要自己创造条件进行教与学的改革,尽快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步伐。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误区和解决策略 下一篇:论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