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补血 ,精神补钙

时间:2022-08-14 11:39:50

本期一语:天地和父母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个东西:一是我们的身体,但它越用越破旧;另一个是精神,它却是越用越好,人老可以志不老,精神可以永存。

――《家庭宝典》

读者王凯:家有老母,一人生活在老家。最近总是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觉得自己现在拖累儿女,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我和妻子比较担心,特意接她来上海,但没几天她就一直吵着要回去。

为了不让母亲想七想八,希望转移她的注意力,我们让她玩电脑扑克游戏。下午我和妻子整理卧室,厨房里面的粥煮糊了,母亲在客厅玩游戏,糊味没有传到她那里,我们在房间更没有注意到。等到注意到了,母亲非常自责,觉得是自己搞乱了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焦虑。现在看到母亲这样,我们非常痛苦,母亲自己也非常痛苦。我想问问,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从您的留言看出您是孝顺母亲的好儿子!但你们对老年人的心理知识还是缺乏了解。一般到了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是进入了老年丧失期,他们的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会丧失,从而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作为子女,除了了解这些变化,还要从心理上关心他们,可以给老人安排一些简易的家务或社区活动,使其重拾年轻时的受尊重和体现价值的感觉。

读者王吉萍:今年初我舅妈得了重病,正在进行化疗等治疗过程,我姥姥得知此事很是烦躁,她平时不太出门,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性格较为孤僻与高傲,喜欢忆旧,很是悲观。

老人家身体状况不算太好,多病,最近又因舅妈的事情想轻生,心想自己离开好让我(我是她的外孙女)一心照顾舅妈,还好发现及时,感谢老天爷!!!

我现在很困扰,不知如何排解姥姥心中的烦恼让她振作起来?

心理咨询师:理解你的心情!一般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就像孩子一样不堪一击,看到你舅妈的病情她会很难过,那么再加上她们这个年龄的老人很难了解和接受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失望的心理,你舅妈因为有病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会让她产生孤寂感,她的心理缺乏依赖和支持,所以她会产生一些列的消极想法。建议你可以适当的给她一些积极的暗示信息,表面淡化你舅妈的病情程度,并且你的情绪尽可能在你的姥姥和舅妈的面前表现的积极一些,这样他们分别受到你的影响,还有建议你能劝导其他的家人多陪伴你的姥姥,多与她沟通交流,避免她心理孤单无聊,有条件的话可以帮助她找几个老人朋友与她一起活动聊天,慢慢一切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读者林云: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我们社区有很多“空巢老人”。其中有一位64岁的梁阿姨家,她女儿结婚后,便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最近梁阿姨特别“黏人”,只要女儿一回家,她就拉住女儿说个不停。女儿要走时,她就失落得像个孩子,还会天天给女儿打电话,甚至跑去女儿单位找她,女儿不耐烦说她几句,她就吃不下饭,还经常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紧张性反应。家人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分离性焦虑。

心理咨询师:老年分离性焦虑症原因有三:一是随着年龄增大,躯体疾病增加,让他们更渴望儿女的关怀和照顾;二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没时间与老人交流,容易让老人有被忽视的感觉;三是不少退休老人心理落差大,增加了对家庭的依赖。

对老人来说,要学会主导自己的生活,儿女没空陪伴更不能封闭自己的心,要试着自我调节。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锻炼,也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织毛衣、练书法、学电脑等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对儿女来说,要对父母心怀理解、及时沟通,帮他们找回自己的生活。尽可能抽时间多陪陪他们,聊聊生活中的开心事,有不顺心的事也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有被需要的感觉。

编后语:病由心生。古代医学指出,情绪不正常、波动大,就要伤身,就要引起五脏的损伤和失调。人体保健首要一条就是要防治病由心生。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内经》记载: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所以,随时给我们的心灵补一补血,让它跳动的更有力 ;给我们的精神补一补钙,让它站立的更挺拔。

上一篇:肝经大药房:消除疾病 立竿见影 下一篇:地震相分析与物源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