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课堂教学中的“寓趣于学”

时间:2022-08-14 11:09:08

再谈课堂教学中的“寓趣于学”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欢愉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态度积极,神情专注,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寓趣于学”,实现新课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教学; “寓趣于学”; 学习的愉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51-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新教材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要素,更加突出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对数学过程的体验。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策划课题引入,让问题情境“孕育”兴趣

课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湛、巧妙的引入艺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课题的引入,精心创设引入的情境。

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这样引入:在古印度,有一位聪明的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宰相表示感谢,国王承诺满足宰相的一个要求。宰相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可是,用完了国库里所有的米居然还不够。“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了本课后,你们就明白了。”

这个引入,立即把学生推入悬念的情境中,使他们对学习这一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组织数学活动,让自作“催生”兴趣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对动手操作倍感兴趣。教师应当努力为他们创造动手操作、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和思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1张大纸板和1把剪刀,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提纲进行剪、拼、摆,通过实际操作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而任意的五边形、六边形则不可以,进一步概括出进行平面镶嵌的必备条件,而后让学生参与“市民广场”的铺设方案设计。这样的活动,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兴趣在操作中产生,信心在操作中增强,知识在操作中获得,能力在操作中提升。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现代科技“释放”兴趣

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音响等多种信息集成,大大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力,增强了动态效果,把一节普普通通的课进行艺术加工,以美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可以通过播放芭蕾舞蹈,黄金矩形与普通矩形的比较,法国埃菲尔铁塔、维纳斯雕像、上海“东方明珠”,二胡演奏技巧,舞台视觉效果等实景照片、音响、动画的再现,揭示黄金分割的奥妙,激发探索黄金分割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从栩栩如生的实景中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享受数学学习的愉悦。

四、合理设置障碍,让学生成功逾越“激发”兴趣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当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后,教师可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障碍,激发他们解决新问题,跨越新障碍的兴趣,促使他们成功到达知识的彼岸。

如在学习“四边形内角和”时,教师设问:“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探讨四边形的内角和?” 然后引导他们用分割的方法,通过分割、测量、计算、推导,进而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此时,教师又提问:“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六边形呢?”学生跃跃欲试,很快得到答案。最后成功地概括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边数每增加1,其内角和增加180度。这样的设置,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情绪高涨,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激发,知识在快乐中扩展,能力在兴趣中提升。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欢愉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态度积极,神情专注,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寓趣于学”,实现新课标的有效达成。

上一篇:评价合理发展学生 下一篇:关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DIS实验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