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时间:2022-08-14 10:26:14

浅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节,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艺术;分类作用;方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46-02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适度的提问更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反之,教学中,教师如果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缺乏一定的研究,不讲究提问方法、策略,那么提问的效果可能会因为以下因素而受到削弱。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必须对各类问题的特点及作用有所了解,并讲究提问的方式和策略,方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1.了解问题的分类及作用

1.1 机械熟练型问题。这一类问题包括数学定义、性质、法则等,其特点是要求学生依照教材作出完整回答此类问题。多用于简单概念或计算结果的提问,学生通过短暂回忆或口算心算即能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1.2 发展综合型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学生要能将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此类问题常用于①简单判断;②综合判断:③演绎推理。

1.3 智力发展型问题。这一类问题的难度大,需要的信息量大,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下场作一些必要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寻求解答途径。此类问题多用于寻找数学规律,选择正确结论等。

2.掌握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2.1 把握课堂的提问时机。要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一切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之在课堂设计中掌握提问的时机,恰当而巧妙地提问题,如在引入新课时提问,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先引导学生完成"商不变规律"的准备题,再复习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能否用学过的这种方法对除数是小数的算式进行计算。又提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将算式中的除数转化成整数呢?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新课的必要性和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上完后,可提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系的问题。例如:当讲完新知识的意义后,可向学生先提问除法、分数的意义、表示法,再提问学生它们是否相同,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讲解、分析、小结。这样,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明白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例题或练习题时,可通过提问,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例如:小红有红手帕16张,白手帕比红手帕少2张,问小红共有几张手帕?可将此题条件变为:①小红有手帕16张,白手帕比红手怕少2张,或②小红有红手帕16张,白手帕是红手帕的2倍等。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启发学生思考,由一些陌生问题与有关问题联系起来,从而使问题层层深入思维化。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可以提一些使新课进一步深入,知识的锁链越长的问题和与下节课有关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所提的问题要适度。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和表达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选择不同的对象回答。对于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的学生,应先让他们回答表达难度小的问题陈述语言,逐步训练提高。对于接受能力强,但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也先让他们回答表达难度小的问题,促使他们词能达意,表述清楚。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尽量避免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而对于理解,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不要向他们提简单问题。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回答问题的盲目性较小。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增强,自信心不足,害怕丢面子,课堂回答问题反而不够大胆、积极。他们遇到教师点名提问时,思想复杂,犹豫不决,不敢大胆表明自己的认识,甚至以"不知道"作为自己的回答。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营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打消顾虑;增强自信心,采取灵活的提问方式,例如多人讨论,一人回答;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小组竞赛回答等。

3.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提问,发展学生思能力

3.1 诱导性提问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讲解一个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诱导提问的设计:谁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出左边算式的特点?谁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出右边算式的特点?如果把两边版式与中间等号结合起来看,能发现什么?左边式子可以用右边式子代替,右边式子也可用左边式子代替。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层意思说出来吗?通过诱导,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就容易了。

3.2 关键处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关键处提出问题,就是按照学生思维的基本思路,紧扣转化条件作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启发思维,突出教学中的关键点。例如: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提问:要求商店里还剩多少个皮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题目中已知这个条件没有?因此,要求商店里还剩多少个必须先求什么?到此,学生已找出中间问题,便能顺利解答。

3.3 疑点处提问发展学生思维。疑点是学生认识的困惑之处,是教师探究错因之源。就学生在疑点上的错误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及时纠错,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从而提高学生思维。

通过在条件与问题自由往返的反馈调节,学生发现各种联系并形成解题思路。探索性问题特别适用学生的操作实验活动,这类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必须巧妙,找准问点,把握时机,让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知不觉地实现教学意图,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的研究探讨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