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构建家校协作的互动模式

时间:2022-08-14 08:57:02

谈如何构建家校协作的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61-02

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家庭应如何与学校相互协作,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值得大家共同探究。

一、聚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

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大家知道,新生的婴儿除了具备人的一切生理基础和心理反应外,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只能算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显得那么重要,特别是最初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每位年轻的父母,千万别忽视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这个地位。

2.学校教育是核心。学校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共同把下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由此可见,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配合,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关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不当的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家长认识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问题就全部交给学校了。”对学生是否上学、在校的表现如何、学习成绩怎样等情况很少过问,不能主动到学校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配合学校施以正确的教育。甚至学校开家长会也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参加,这就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学校向学生家长沟通学生情况的制度不完善。一是学校召集家长会次数过少,间隔的时间过长,信息沟通不及时;二是教师缺少与家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在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后不能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致使学生的不良行为恶化,甚至处于犯罪的边缘;三是个别学校和老师把学生有不良行为的责任推给家长,甚至在家长会上公开批评家长没有教育好学生,给家长施加压力,这就给双方紧密配合增加了阻力,不利于对学生共同采取有力的教育措施。因此,学校或家庭如果缺乏交流和沟通,只有一方面管理得严,教育方法得力,但缺少另一方面的积极配合,那么,对学生产生教育上的减力作用,甚至抵消了教育效果。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也容易使学生在家、在校两个样,造成学生人格上的裂变。

三、创建家校协作互动的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建构一种新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作关系模式,这种新型的协作关系模式的内涵可解释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在正确指导思想引导下,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形成一个既相互协作配合,又有各自职责分工的协调互补关系。

1.构架“互联网”,家校互动。“教育社会”为人的终身学习构筑起一张网。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统整”又为这张网的全覆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是将家庭作为轮轴轴心,将学校教育视野放大下移,是各项资源、各级力量向家庭聚拢,驱动前行。学校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支持资源,需构架起较为完善的家校联系网络。其中,通过教师家访、学生家庭状况调查等手段,了解每一个家庭内外环境,并作分析列表,形成资料库。其次,在教师中树立起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全员意识,建立责任制,通过对学生家庭资料库的分析,分块分片,定人定任务地开展家校沟通。可以运用电话、明信片,甚至Email等手段全天候全覆盖的做好家校的沟通与分享。教师还应挖掘有利因素,回避不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辨,因势利导加以利用或纠正。例如通过家访,了解到单亲子女家庭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再综合社区邻舍的信息描述,制定并执行“关爱计划”,解困扶助。又如辅导家长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与培训,挖掘家长的闪光点,树立其在孩子心目中形象。2.创意“活动包”,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活动包”的创设是指立足于家庭的需要、家长的需求,开展好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并将其整合为“活动包”实录分析、综合成为系列,为阶梯性的教育指导模型。①家庭应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一些物质条件外,更多指的是家庭环境的知识化、艺术化和科学化。②当好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利用周围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随时随地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纵容。应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有意识地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尊重孩子个性需要,有管有放,要求适当。③配合学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④家庭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创设家校合作“活动包”,还包括家校开放日、家庭读书节、亲子游戏日、休闲考察采风等活动的设计指导及实施。在活动构建的欢乐中,在沟通与分享的时空,家长和孩子间敞开心扉、互相激励,将“愿景”化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标和动力。

3.拓宽交流渠道,实现家校沟通。①办好校报、校刊,通过校报校刊向学生家长传递学校的各种信息,如学校重要活动,家教知识,好人好事,学生优秀作品。②用好学生联系手册,全面反映学生学校生活情况,通过教师评语和家长意见、建议相沟通。③致家长信函。每逢学校有重大活动,都以书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提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增强合作热情。④月新生普遍家访。教师通过各种早期接触,可以提前认识家长,沟通情感,从家长那里了解家庭情况,为以后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做好准备。⑤假期家庭访问,利用假期较大面积的开展家长访问,表现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对家长的诚心,对学生爱心的体现,家长很快可以成为教师的朋友,有利于合作活动的进行。⑥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来校熟悉孩子的教育环境,参加学校与家长的恳谈会,观看学生的演出,参观学生作品或作业,参与家庭亲子活动,听课评课等。⑦电话访谈,电话访谈不是召家长来校告状,训斥家长,而是向家长介绍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向家长了解情况或通报学校或班级的一些活动等。⑧建立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这是家长们的富有意义和建设性姿态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也是家校高层次合作的形式,它在推进家校合作创建学习型家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上一篇:尝试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如何改变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