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作业

时间:2022-08-14 08:02:49

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作业

摘 要:在农村学校,学生作业布置存在着量大、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大多为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缺乏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作业质量,就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分类评价作业,实现作业的最大优化,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关键词:作业布置;问题;建议

就我校和周边学校的现状来看,作业布置有以下一些突出的问题:作业量大,学生负担重;形式单一、枯燥,大多是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缺乏兴趣;全班做同样的作业,缺乏层次性;学生把作业当苦差,作业质量低劣。这种作业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应认识到作业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呢?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作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辩一辩、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层次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中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能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四)生活化作业

生活化作业,是指利用一些有价值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作业中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的一种作业形式。语文作业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那种把语文作业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语文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在语文作业布置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联系自然生活。四季更替和天气阴晴雨雪的现象,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资源。

2.联系社区及学校生活。社区和学校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乃至家乡文化风俗等也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资源。

3.联系社会热点。如,介绍相关人物的事迹,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材料,写一篇人物评论。

二、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和分类评价作业

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还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要让他们能有效地巩固,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精心地去选择适合他们的题目,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再次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带给他们学习的快乐。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一)分层

学生分层:每个班里根据上一学期各次考试成绩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可将一个班的学生按比例分成几个组,比如说,其中成绩较差的组命名为“奋进组”,成绩中等的组命名为“提高组”,成绩最好的组命名为“宏志组”,为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分组一开始,就讲清了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布置及评价

老师每天备课时就尽可能多考虑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课堂内要把知识落在实处,多教给学生方法,提高效益。对每天的作业,要严格要求并指导学生按时、按质独立完成作业;另外更要有鼓励,规定奋进组的学生必须做基础题,鼓励做另两组题;提高组的学生必须做基础题和提高题,鼓励做创新题,这样既适应了各种层次学生的能力,又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作业的评价要在组内比较评价,以学生学习实际定期流动组内成员。

作业效能低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问题,唯有精编、精练、分层布置,实现作业的最大优化,才能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随着课改的推进,作业的精选与布置还必须与高效课堂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生作业的最大优化。

参考文献:

张兰英.新课程之下的作业创新[J].素质教育:教师读本,2007.

注:此文为课题《优化学生的校内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之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为:GS(2010)G0381。

上一篇:浅谈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下一篇:探析职业中专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