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头跳车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时间:2022-08-14 07:44:39

市政道路桥头跳车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摘 要】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使用者对其使用性能要求逐步提高。虽然整体施工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以桥头跳车为代表的质量缺陷仍旧频繁的出现在市政道路桥梁当中,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施工技术人员的一个顽疾。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出行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有必要根据跳车产生的具体原因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本文笔者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多年,根据工程实践对市政道路出现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数量日益增多。但是,工程中存在的诸如桥头跳车等顽疾仍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对工程质量、人民群众的安全舒适出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此,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通常所说的桥头跳车是指车辆在驶过桥梁与道路衔接处时出现车辆跳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桥梁两侧构造物及与之相连的路基产生了差异沉降从而使该位置处产生纵坡突变引起的。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车上人员行车的安全舒适性,而且由跳车引起的路面冲击也会对路基、路面以及桥梁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作者以自身多年市政工程一线施工经验为依托,根据工程实践对市政道路出现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技术参考。

1 桥头跳车的成因

1.1 设计因素的影响

(1)根据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所产生的桥头跳车问题影响差别很大。合理的设计方案应当能够综合考虑路堤高度、桥台基础形式以及采用的防排水措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2)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现实交通运输中车辆普遍超载的实际情况,提高路面的刚度,防止因设计路面刚度不足以抵挡车辆运行冲击,而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

(3)对于采用桩基或扩大基础的桥涵构造物,一旦选用高路堤作为路基穿越软土地基时的方案,道路将在投入运行后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

1.2 地质构造影响

(1)桥梁两侧与桥台衔接处土质不良,在行车反复荷载作用下地基会因强度不足而出现沉陷变形,最终引起桥头跳车发生。

(2)若桥头侧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则该段路基中通常含有e值与w值均较大的湿陷性土或软土。这类土质极易被压缩,一旦受到外界扰动就会因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破坏。

(3)与一般路段相比,桥头段路基需要填筑量相对较大,这就使得地基极易因基底应力较大而发生沉陷变形。

1.3 施工控制力度不够

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常因施工控制不到位而出现桥台背面土体回填过快、土体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多种违规行为,最终降低了台背填筑物的施工质量,致使土体沉降较快,桥头跳车现象频发。

1.4 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陷

(1)由于台后填料多选用孔隙率及含水量较大的渗透性材料,而路面施工压实作业时台后位置处往往又是压实机械工作的“死角”,因此该部分填料很难被压实到位。

(2)而在道路投入运行之后,土体自身的自重加上行车反复荷载的长期作用,这部分填料逐渐被压实,相应的产生压缩变形即与桥台产生错位引发跳车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桥台发生倾斜,威胁行车安全。

1.5 路段结构刚柔突变

(1)市政道路具有较为明显的压缩徐变特性,其刚度相对较小而柔度较大。施工时的压实作业很难从根本上避免沉降发生;

(2)而与道路相对的桥台则多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刚度相对较大且多具有较为可靠的固定措施,因此后期沉降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这种显著的刚度差在长期的行车反复荷载作用影响下直接导致了较大塑性变形和刚度突变的产生,促进了桥头跳车震动幅度的发展。

1.6 台背排水不畅

部分台背排水系统未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要求设置,直接导致雨水无法正常排出,从而长期浸蚀和软化台背土质填料并降低该区域土质强度,加之上部行车荷载冲击作用引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

2 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对地基的先期处理

(1)作为防止桥头跳车现象产生的重要手段,事先查明桥头部位软弱地基的分布并制定实施有效的处理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基处理应力争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沉降差、改善地基性能的目的。

(2)根据施工经验,建议塑料排水板法对桥头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因为该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施工方便、技术成熟、省时且加固处理效果佳的优点。

2.2 做好对填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1)应优先选用包括石灰稳定土、砂砾土等在内的摩擦角较大、压缩沉降量小的透水性材料进行台背后填筑;

(2)考虑到台背填料在自重作用下会产生沉降,因此也要考虑选择诸如为粉煤灰之类的轻质材料作为填筑材料。

2.3 优化桥头位置处的排水设计

(1)桥头位置处排水性能的好坏对台背填料的强度、边坡土方的稳定性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旦设计施工不到位,桥台部位就会先后出现差异、桥头跳车冲击、衔接部位开裂的恶性循环,因此务必优化桥头位置处的排水设计。

(2)应通过加铺预制块的方式对路堤表面至桥头中央分隔带之间的区域进行整体硬化处理,严防桥台后路堤中有水分渗入。

(3)在排水设计时,应采用浆砌方式对桥台附近路堤边坡进行砌筑,同时还应集中设置统一排水设施。

2.4 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1)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施工工序安排。对于台背后填土的施工宜早不宜迟,同时还应根据温度条件选择相适应的伸缩缝类型。

(2)应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科学搭配施工机械,最大程度的发挥机械的组合功效,制定科学合理的碾压施工方案。实际碾压作业时,应注重碾压的效率,缩短作业时间,同时要注意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对大型机械碾压死角进行补充碾压,确保所有部位压实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2.5 做好桥头接头处的处理

考虑到桥台结构与路面刚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使二者接头处能够实现抗垂直变形的平顺过渡,降低结构突变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对桥头接头处作科学的处理。根据桥面材料性质的不同可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对于沥青铺装路面,可采用变厚式钢筋混凝土搭板作为二者的过渡。考虑到桥头处通常设置柔性引道,因此常将搭板远离桥台侧设置在路面面层与基层中间,这样可以实现沉降由柔性路堤向刚性桥的逐步过渡,实现了控制行车冲击所引起的震动幅度的目的。

(2)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应采用变厚式路面板进行连接处过渡性处理。搭板分别以桥台和特制路面基层或枕梁为两端支撑,设置后可显著改善差异沉降,有效减少桥头跳车现象。

3 结语

桥头跳车现象是现实城市市政工程中非常典型的问题,对人民群众行车的安全性、平稳性以及舒适性有着直接影响。此外,桥头跳车的冲击力还很可能破坏桥梁与道路的结构安全性能,因此本文中针对桥头跳车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相应防治措施的提出就显得意义不凡。只有弄清问题的原因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规定,才能最终实现对桥头跳车问题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淑艳.浅谈桥头跳车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6(08).

[2]魏玉敏.浅析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4).

[3]张晓明,郑新利.严把台背回填质量关 防止桥头跳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

[4]唐立冬.论对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2).

[5]杨永刚.桥头跳车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上一篇: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中... 下一篇:电力系统不同调度模式的技术及经济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