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炼化装置非计划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

时间:2022-08-14 07:33:06

试论炼化装置非计划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

内容摘要:非计划停工损失核算的确认、计量、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非计划停工损失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方面阐述了非计划停工的核算与管理及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非计划停工;损失;核算;确认;计量

众所周知,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高效运转一直是石油加工业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石油加工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还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各种装置停工可能性。对于因生产需求而进行季节性停工的装置或计划内的装置检维修等,因其发生的可预见性,企业在每年的年度生产排产中,会做出详细的物料平衡计划并调整生产工艺来确保停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会计核算对其也设置专门的科目进行核算;但对于非计划停工,由于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效益方面的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损失),而且往往因为非计划停工处置不当容易带来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次生事故,有的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另外,由于其特殊性,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核算要求,经济利益的损失无法进行准确度量。

基于该业务事项的重要性,本文尝试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按会计准则中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步骤,遵循重要性原则,对非计划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进行探讨,最终的目标是形成口径相同、结果真实可靠的非计划停工损失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非计划停工损失的确认

(一)会计确认。

会计上的确认是指将经济业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确认”主要是解决某项经济业务“是什么,是否应当在会计上反映”的问题。通俗地说,是解决某项经济业务能否进会计的“大门”,会计是否要对其进行核算,如果进行核算,许用什么样的方法在什么项目中进行核算。确认的方法一般有文字和数字描述两种。

(二)装置非计划停工的定义。

在装置的生产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停工现象。一般的装置停工包括两种类型,即计划停工和非计划停工。顾名思义,计划停工,即有组织有安排的因生产需要而使装置停止运转;非计划停工,即各种临时性的不可预见的生产突然中断。广义上的说,装置计划停工由于它的计划性,尽管会由于造成停工期间的产量降低而减少公司的收入,但是非计划停工却由于事发的突然性而致使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

按照中油股份公司统一规定,除公司批准的大检修或非检修年的中、小修之外,生产装置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抗力的因素除外,如地震、洪水等)造成生产中断或产品质量不合格均为非计划停工。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生产工艺中关于非计划停工的确认与会计上的认定略有不同,它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工排除在非计划停工之外。

本文探讨的非计划停工指的是按中油股份公司规定的非计划停工的认定,对于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形成的非计划停工,可参照其他非计划停工情况考虑核算。

(三)装置非计划停工的认定标准。

因装置特点不同,非计划停工有的是以装置停止进料作为非计划停工认定标准,有的是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作为停工标准,但不同类别的装置都有明确的停工时间的计算规定。

如:乙烯裂解装置以乙烯质量合格为开工,乙烯质量不合格为停工;聚乙烯装置以投乙烯为开工,停止乙烯进料为停工等;[具体详细认定标准见中石油装置达标管理规定]

会计核算可以将生产系统装置非计划停工时间的鉴定确认为非计划停工损失时间范围的统计依据,根据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出具的停工单来划分核算的时间和范围。

(四)装置非计划停工损失的项目。

对于纳入非计划停工核算的装置,需核定其损失项目。现将损失项目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列举如下:

直接损失包括:原料,动力(水、电、汽等),燃料,辅助材料,维修费用,人工费用等;

间接损失包括:

1.因非计划停工,导致生产出部分不合格产品,由于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在销售价格上存在差额而致使的损失;

2.因非计划停工,导致产品产量减少,致使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上升从而影响销售毛利;

3.因非计划停工,导致产品产量减少,致使丧失的获取机会毛利的损失;

4.因非计划停工,致使连续生产流程中的后续装置无法正常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损失。

5.其他。

二、非计划停工损失的计量

(一)现有的会计计量方法。

在《中国石油会计手册》中规定,因非计划停工等因素造成的停工损失于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季节性生产单位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应当计入待摊费用科目,由开工期内的产品成本负担;计划停工期间发生的除修理费外的支出按照费用项目计入管理费用,修理费按照手册中《修理费用》政策进行处理;非计划停工等因素(含自然事故等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停工损失于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

目前,各单位在对装置停工损失的计量中,一般仅将季节性停工、计划停工和因自然事故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非计划停工三类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规范核算。对于上述三类外的非计划停工损失(即本文探讨的非计划停工损失范围)没有作为单独的核算对象,没有单独计量。所出具的停工损失,基本上是参照正常生产情况下消耗水平按照实际的停工时间估算出来的,并没有实际准确的予以计量。

(二)拟采用的计量方法。

经与企业的生产统计人员商讨,本文认为,可以对停工期间的损失进行单独的计量,统计的精确程度会远高于现在的估算水平,包括原料、动力(水、电、汽等)、燃料、辅助材料、维修费用、人工费用。

因非计划停工的间接损失直接计算在相关装置的成本中,故无须进行核算。

三、非计划停工损失的记录

(一)现有会计记录办法。

由于现有的企业会计核算没有就装置非计划停工损失做出单独核算的要求,因此没有进行单独的计量和记录。

(二)拟采用的记录方法。

1.生产统计记录:设置规范的非计划停工统计台帐,在计划统计报表中增设非计划停工统计一栏,详细记录非计划停工的各种消耗。

2.财务核算:在中油财务核算系统Fmis7.0中,设置“停工损失”一级科目,下分设“计划停工损失”和“非计划停工损失”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在该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分录,按照以上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条件,以单次装置非计划停工损失事项为对象进行记录。

四、非计划停工损失的报告

(一)现有的会计报告。

按现行的管理制度,由于没有对非计划停工装置进行单独核算,对装置非计划停工的会计报告基本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当非计划停工发生时,由会计人员按照管理的需求,按正常情况下装置的消耗情况进行会计估算。

(二)拟采用的报告方法。

从以上各步骤的分析情况来看,装置非计划停工的确认、计量、记录步骤从理论和实践的确认上都完全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可以做到的。具备以上条件以后,财务根据每笔业务事项进行分类归集汇总,再按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的要求,计算出装置非计划停工损失的结果来,进而形成会计核算报告。

但是,按照上述步骤确认形成的报告只限于装置非计划停工装置的直接损失,对于间接损失,需要在直接损失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与间接损失相关的信息,如产品销售价格信息、产品产量减少数量等来核算间接损失,并将其合并起来进行报告。

1.非计划停工生产不合格产品影响效益=(合格产品平均售价-不合格产品平均售价)*非计划停工产出的不合格产品产量。

2.非计划停工减少产量影响效益=(正常生产产品产量-非计划停工生产的产量)*该产品单位毛利率。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不但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每一次发生的非计划停工损失,而且可以根据每一次损失的汇总,计算出一定时期非计划停工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提供出较详实的非计划停工损失报告,通过数据的揭示提高管理层对非计划停工损失和长周期运行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公司管理层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提高长周期运行水平,为企业顺利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非计划停工核算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着管理原因、考核体制原因、法律方面原因等,为此,若进行非计划停工损失的核算,规范会计披露,从公司总部层面需对非计划停工损失做出规范细致的规定,不仅要对非计划停工次数进行考核,也要对非计划停工损失的价值量进行考评;同时,根据会计披露的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非计划停工损失限定核算范围。从而使公司的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使会计核算向生产全过程延伸得以进一步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会计手册》(2008)

上一篇:英国考虑加入欧元区的原因探析 下一篇:峰谷差变化较大的电力用户计量准确性分析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