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疗效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14 07:32:47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术后疗效。方法:将6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给予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给予“P”式Roux-en-Y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胃癌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术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36-02

目前,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居各种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病年龄也在趋于年轻化,主要治疗方法仍是全胃切除术。但是全胃切除术后造成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比如代谢障碍、倾倒综合征等,一直是普外科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分组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比较不同术式消化道重建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均经病理学确证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已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许可。60例患者均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75岁,平均(55.7±10.5)岁;肿瘤部位分型:贲门癌33例,胃体癌12例,胃窦癌8例,弥漫性癌7例;组织学分型:中高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22例,印戒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8例;临床病理分期:Ⅱ期18例,Ⅲa期20例,Ⅲb期12例,Ⅳ期10例。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进行缝合,然后在距Treitz韧带20 cm处切断空肠,再在距离屈氏韧带下40~50 cm处做空肠和食管吻合,然后将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作侧侧吻合[1]。观察组患者在全胃切除术后,同样缝合十二指肠残端,然后在距Treitz韧带20 cm处切断空肠,在空肠远端作一个长约15 cm的P袢,在袢的顶端与食管在横结肠前端吻合,空肠残端缝合,在距空肠食管吻合口约45 cm处行空肠近端与远端吻合[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 g/L

组别 血清总蛋白 白蛋白

观察组(n=30) 72.4±5.5 42.3±3.5

对照组(n=30) 65.6±5.2 35.5±3.6

t值 14.753 13.824

P值 0.005 0.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泻、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组别 腹痛腹泻 反流性食管炎 倾倒综合征 营养障碍

观察组(n=30) 3 (10.00) 1(3.33) 0 0

对照组(n=30) 11(36.67) 8(26.67) 5(16.67) 6(20.00)

字2值 5.963 6.405 5.545 6.667

P值 0.030 0.026 0.049 0.024

3 讨论

虽然近年来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部分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微创疗法及放化疗只起到了辅助作用。全胃切除破坏了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的患者出现了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Roux潴留综合征、顽固性贫血和营养障碍等术后并发症[3]。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的各种并发症是由于手术破坏了消化系统,且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医师多年来一直研究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求最大程度上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1)尽可能恢复消化道连续性,且确保食物经过十二指肠进入空回肠消化吸收;(2)代胃袋应尽可能模拟胃的功能,即有储存及消化功能;(3)不发生或较少发生因胃全切导致的并发症;(4)手术操作简单,且患者营养状况无影响或者生活质量较高。目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十几种,各有优缺,至于哪一种是最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仍无定论。

全胃切除术后给予“P”式Roux-en-Y吻合术具有以下优点:(1)维持食糜流经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通道。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可刺激十二指肠分泌促胰酶素和胆囊收缩素,促使胆囊收缩,胆汁排入肠道以及胰液胰酶的分泌,同时与食糜混合,有利于消化吸收[4]。(2)延长了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食物的充分吸收,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患者主观感觉好,食欲佳,进食量增大。本研究通过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合术重建的对照组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P”式Roux-en-Y吻合术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全胃切除术后给予“P”式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训归,何云,欧阳正晟,等.胃癌全胃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28.

[2]叶大才,金元明,朱刚,等.胃癌全胃切除术后2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1):906-907.

[3]李忠铭,罗满生,雍铁山,等.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39-43.

[4]陈景伟,墙华.胃癌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临床评价[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9(32):1103-1105.

(收稿日期:2013-06-17) (编辑:朱姣)

上一篇:独立,请从“独立报到”开始 下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