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经济一起萧条的美国影视产业

时间:2022-08-14 07:04:13

随经济一起萧条的美国影视产业

美国影视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影视产业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理由是:经济萧条中的人们反而会更愿意躲进电影院里,以此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观点。正所谓“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影视界这条曾经的“金科玉律”没能再次发挥作用。如今,美国的影视产业,正随着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一起走下坡路。

在2008年底的假日购物季里,腰包大幅缩水的美国消费者,普遍削减了在家庭影院、DVD、CD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支出。而且,就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美国人似乎也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在娱乐支出上大手大脚地花钱。

节假日期间百老汇各大剧院的上座率普遍不佳,许多剧目被迫取消,这导致广告额大幅下挫。对于美国的影视产业来说,这种影响十分致命。就连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视频游戏领域,去年下半年也开始受到影响,据统计,美国视频游戏领域的收入在2008年只增长了19%。

此外,音乐唱片领域也未能幸免。节假日期间,唱片销量以前所未有的两位数速度急转直下。与此同时,成人娱乐读物的销售量也骤减。根据图书杂志统计公司BookScan统计,此前销量一直非常稳定的《暮光之城》(Twilight)系列已经被青少年读物所替代。

相对来说,电影票房收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明显,不过这没能给伤痕累累的电影公司带来多少安慰,因为这些公司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家庭影院销售额持续下滑,而作为另一个创收支柱的DVD销量,也在去年第四季度以大家始料不及的速度下跌。

迫于降低成本和缩减开支的压力,许多电影公司的老板,甚至以DVD销量减少作为和员工谈判减薪的理由。

“很显然,娱乐产业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经济压力影响的行业。”美国亚当传媒研究公司(Adams Media Research)总裁汤姆・亚当斯说。他把因为经济严重衰退而造成的这种不稳定性称作“一个范围巨大的现象”,适用于绝大多数产业。在对发生在1990年到1991年和2000年到2001年的两次经济衰退进行了仔细分析之后,亚当斯曾经预测,这一次的经济衰退不会影响到娱乐产业。可是,当美国几大投资银行先后宣告破产,当这场经济危机开始影响到金融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当原本被认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主导DVD制式被证明其实也是影视产业“毒药”时,他终于意识到人们的消费信心已大打折扣。

目前,蓝光DVD制式刚刚起步,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然而在经济大萧条中,这个过程注定会非常艰难。今年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DVD的销售额下降了11%;包括蓝光影碟机在内,总影碟销售额下降了8.5%,降到了140.7亿美元。在这些统计数据出炉之前,分析家们仍在预测,去年DVD等产品的销售额最多只会下降3%到5%。美国家庭娱乐产业领域的一位专家无奈地说:“我们必须承认,娱乐产业市场的不景气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电影新片的DVD销售方面,热门影片比如《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和《妈妈咪呀!》(Mamma Mia! )在节假日期间的销量非常不错,但这样的“幸运儿”只是少数,还有难以计数的影片每天都“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销售状况堪忧的影片非常多。数字娱乐集团(Digital Entertainment Group)执行董事艾米・乔・史密斯(Amy Jo Smith)说:“现在人们不愿意在这方面花很多钱,电影新片的DVD销售额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很大。”

与购买电影新碟相比,相对低廉的DVD和录像带的租赁交易量去年略有提升。不过因为租金下调,去年DVD、录像带的租赁收入基本上与前年持平,总共为76亿美元。艾米预计,各个电影公司可能将陆续降低蓝光DVD的定价,以促进销量,走出目前的困境。而事实上,电影公司们已经开始实施这个做法了。

现实如此令人沮丧,那么,未来是否能让人为之一振呢?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何时收尾,更无法预测消费者对影视产业的支出何时能回归正常。

不过,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中,在家庭影院、DVD、音乐、歌剧甚至成人娱乐杂志的销量都在急转直下时,影视产业还有一个弥足珍贵的亮点,那便是世界几大视频游戏制造巨头各自推出的数字视频下载业务,比如: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 3用户可以通过专用网络PlayStation Network下载数字化的电影或者电视节目;微软公司的Xbox 360用户通过Xbox Live多玩家服务器也可以下载数字视频,以及苹果公司推出的iTunes服务器等等。或许,这些公司凭借在互联网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独特优势,已经摸索到了一条通往影视数字化时代的通途。

上一篇:CMMB商业化进入磨合期 下一篇:传媒大亨雷石东拟出售旗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