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时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4 06:04:56

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时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首位,而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我科从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对剖宫产时的产后出血采用宫腔填纱的方法治疗100例,收到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孕产妇年龄24~36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64例。其中前置胎盘剖宫产时胎盘剥离面出血46例。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者34例。择期剖宫产,其中巨大儿9例,羊水过多11例,术中宫缩乏力,按摩子宫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后仍有出血者。

1.2 治疗方法 长5 m、宽6 cm的纱条4层,用甲硝唑液浸湿后挤干,用卵园钳钳夹宫纱,从子宫切口向下放置到宫颈外口外2~3 cm,宫口已扩张者,由助手在台下从阴道上托宫纱。更换卵园钳,将纱条从宫颈外口来回折叠,紧塞子宫下段。另一条纱条从宫底部开始顺序充填,层层填紧,不留空隙,填满至切口处,2条纱条打结。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即可缝合子宫切口,在缝合子宫切口时,要避免挂住宫纱,以免取宫纱困难。如前置胎盘胎盘剥离面出血,或宫口已扩张甚至宫口开全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者,再另用一条纱条填塞穹窿及阴道,以充分压迫子宫下段。如为宫缩乏力出血者,先填子宫体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出血后24~48 h,在输液及应用宫缩剂的情况下,在手术室由阴道取出纱条。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前置胎盘剥离面出血46例,完全治疗成功,子宫下段收缩乏力34例,完全治疗成功,子宫体收缩乏力20例,14例成功,6例失败,改行B-Lynch(子宫)外科缝扎术。94例均在24~48 h内顺利取出宫纱,无一例发生粘连致取出困难,无一例发生感染再次出血。

3 讨论

宫腔填纱止血其作用机理是:宫腔均匀填满纱条,压迫胎盘剥离面而止血,并可刺激子宫体感受器,通过大脑皮层激发子宫收缩[1]。剖宫产时可在直视下填宫纱,具有操作简单、止血快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保全子宫,子宫不仅是孕育后代的场所,而且具有内分泌的免疫功能[2]。本组10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94例,成功率94%。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大多数经肠线8字缝合或用纱布压迫都能起到止血的效果,但少部分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仍有活跃性出血,行宫腔填纱能很好地达到止血的目的。试产失败、宫口已扩张者,特别是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者,在没有麦角新碱的情况下,应用其他方法常不能起到止血的目的。行宫腔填纱时,由助手从阴道上托宫纱,可使宫纱填紧,同时行阴道填纱,充分压迫子宫下段,亦起到了很好的止血效果。对于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宫腔填纱也起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失败的病例也可起到延缓出血的速度,减少出血量,为下一步干预治疗赢得时间。由于填宫纱前用甲硝唑液浸湿纱条后挤干,这样不仅起到了预防感染止血的作用,也不至于因填入干纱条吸入大量血液而掩盖出血量。填塞时,层层填紧,不留空隙,可防止继续出血宫腔积血而影响宫缩,也不会由于积血不能外流而造成止血假象延误治疗。

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时的产后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特别是在基层单位,在无血库的急救措施准备的情况下,为抢救赢得了时间,且保留了子宫,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5.

2 黄醛华,盖铭英.妇产科典型病历分析.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62.

上一篇:中药局部注射治疗声带小结100例 下一篇: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22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