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

时间:2022-08-14 04:29:42

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在网络环境下,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及表现方式,然后详细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对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道德 课程整合

一、 了解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的内涵。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后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在我国,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是这样描述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总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它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任重而道远。

2.良好的信息素养的表现方式。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来说,良好的信息素养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或自己进行调查等,主动地去发现信息,并收集到所需的信息。

⑵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分类,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和组织。

⑶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它手段,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实际问题。

⑷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交流的范围,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别人的联系和协作。

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和收集信息。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将收集到的信息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夹,分类储存。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运用强大的搜索引擎来搜索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等)。学生在制作环保电子报刊时,为了获得有关环保的“绿色知识和行动”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只要利用“百度”网站的搜索引擎,敲入关键字就能搜索出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二)培养学生对所获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并能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组织。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自己选定主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等),以电子报刊、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以主题报告活动的形式与其他同学互相研究讨论。在制作主题报告过程中,学生会将搜索到的“原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如对文字资料进行重新整理等)。最后,学生把处理后的信息,利用Powerpoint创作出各种主题的电子报告,每个主题报告都蕴藏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学生在这种学习中也建构起自己主题学习的知识结构。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建立合作交往的群体环境,网络氛围下小组协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整理一些知识,有的学生负责将知识点整理出来,还有一些学生负责计算或编辑结果等。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协作的技能,培养了协作的意识。

2.在课堂教学外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除了课堂学习外,充分利用其它时间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技能,增加学生实践时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正如苏姆霍林斯基所说:“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本领,以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三、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利用强硬的方法杜绝青少年上网是不可取得,也是不可能的。良好的上网习惯得益于网络生活的合理安排和计划。合理安排青少年网络生活应做到:内容要取舍,要给青少年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时间要适度,要严格控制上机时间;关爱要到位,家长要拿出一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要指导青少年注意网络安全,网络交友要谨慎。

2.信息技术教育与基础教育中进行整合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工具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课堂演示,将黑板电子化。必须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中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既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又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只有课程全面整合,才能让全体学科教师都参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之,人们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

2.中小学电教信息技术教学应具备的素养庄立群2004.10

上一篇:有效构建小班武术主题和区域课程 下一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