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对策

时间:2022-08-14 03:54:23

浅议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对策

摘要: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的缺陷日益凸显。本文就往来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分析原因着手,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及建议,以期能够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交通运输 事业单位 往来款 管理对策

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在各级交通运输单位的贯彻实施下,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运输事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由于交通运输经济业务活动性质复杂,交通建设任务繁重,交通发展专项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地方政府融资对交通投资的占比规模逐渐扩大,对拓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新思路。国有资产运行较为庞大,维护国家财产安全高效使用,充分发挥国家治理和绩效评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往来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核算模糊,长期挂账未按规定及时清理。事业单位存在的往来款核算方法不规范、管理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反弹回潮的难题。因此,加强对往来款实时跟踪动态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避免资金沉淀,已成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往来款管理不到位原因

(一)往来款长期挂账严重

往来款项核算管理不规范,呆、死、坏账滞留,资金数额较大,账龄期限长,往往会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和资金舞弊风险。

一是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审机构审计人员岗位交叉,权责分工不明晰,职能受限脱节。受整体资源的影响,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可行性强的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评价指标。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缺少长效的监管约束机制。

二是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管理会计型人才更是匮乏,往来款管理陷入边缘化的困境,需要注意防范资金流失的漏洞。

三是部分暂存暂付款与项目预算资金执行关联,为预期启动项目套用大额资金,待工程完工时资金尚未落实,缺口无法弥补。注重审核预算资金收支,轻视往来款项管理,滋生国有资产安全隐患。

四是往来款挂账时间长,有关文件资料缺失不完整,其性质和具体用途无法核实,特别是往来单位已经破产注销,难以收回,已形成实际的坏账损失。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机构调整并账通过往来款不规范,涉及往来业务对象不明确,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更是给清理核销工作带来困难。

(二)交通建设项目往来款弊端

工程预付款资金规模大、往来单位涉及范围广泛,不能客观地反映项目建设成本、资金结余和已完工资产财务状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同时,预付款未及时结算会帮助施工单位迟缴或未缴税款逃税行为,给税收征管带来压力。

一是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未严格履行合同款项达到一定比例从预付款冲销财务处理的规定,或者未按工程进度计量超额预付工程款,已实施的项目而相关经费未及时到位挂账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还有工程建设资金缺口由地方财政向金融机构担保还款的政府性融资贷款。

二是征地政策处理款以暂借款入账,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没有及时催促经办人员按规定规范政策处理款的足额到位发放。

三是项目投资周期长、业务量集中、专业综合性强。单位未取得总价发票,按实际收到的发票额度付款,完工财务结算办理滞后,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应收款与相关税费之间权衡利弊,常常推迟开具正式发票甚至不开发票而愿意放弃尾款,因此建设单位无法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三)往来款科目核算混乱模糊

有的单位把专项经费纳入往来款科目核算,而未在收支类科目反映,无法真实反映财务收支状况,达到人为调节部门预算收支的目的;有的单位将年度结余资金通过往来款隐瞒其性质和用途,调剂资金转作他用,未将结余资金按规定上缴或重新安排项目。单位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个人或者单位部分扣款错误等原因挂账难免发生。

三、加强往来款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与困难,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特点。如果不能从本质上认识这些问题,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经济运行会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因此,往来款项管理缺陷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长效约束监管机制

一是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指导,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职能范围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追究问效,培养社会责任感,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二是加强往来款日常控制,建立责任制与绩效考核政策挂钩。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确定专人负责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定期核对结算债权债务等往来款,保持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对称,杜绝坏账的形成,合理控制财务风险。

(二)加强内部审计部门跟踪审计,规避风险管理

(1)审计独立性。构建事前、事中和事后连续审计管理模式,收集真实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加强对施工单位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充分利用基建工程内部跟踪审计,协同外部审计资源的创新思路,在实践工作中应用推广。如遇到重大工程内审力量独立性不足,协助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做必要的延伸和追溯,参与社会中介机构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审计业务能力。借助审计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建工程的重大错报和缺陷问题,保证审计质量的核心力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推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态化。

(2)规避风险点。实行严格的招投标流程,审核实际工程量与合同中标价对称性,监督和早期干预,从源头上查错纠弊预防舞弊风险,避免无序竞争违规行为,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分散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之间的权利,保持相互制衡关系,建立稳健的阳光运行监控管理环境。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紧密合作,对项目施工、交验、价款结算和预算执行等开展经常性检查活动,对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进行追踪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

上一篇: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下一篇: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自信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