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副对联话变迁

时间:2022-08-14 02:55:19

两副对联话变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四川蓬溪县红星任财粮,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和五大队王书记一道去二生产队调解民事纠纷,看见陈家湾垭口旁边一茅草屋里冒烟,职业习惯吸引我过去看个究竟。那是一间40平米大的茅草房,用几根木棒支撑着,中间用晒席隔开。我问:“有人吗?”从屋后红苕窖里走出一个胆怯的青年,穿一身破棉袄套单裤子,裤腿挽至膝盖,打一双光脚。青年说他叫王多福。那时粮食之贵重胜过黄金,我看他家大门上贴有一副纸已变黄的对联:“红苕牛皮莱汤今年这样过:破袄套单裤子明春肯定热。”横批:“春待来年”。他家土墙上还写有一首诗:

困难时期提饥寒,城乡环境亦皆然。

待到风调雨顺时,谁说苦尽不生甜。

王多福请我们进屋喝开水,不好意思地说:“写得不好。”生产队长电来了,看见这副对联有损形象,于是向公社党委反映,公社管委会给王多福救济款30元,并下令把对联撕下来。王多福极不情愿地撕下对联。

去年春末,我去马头探亲,经过此地,发现茅草房不见了,看着乡村水泥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公路两旁的楼房拔地而起,简直大不同了。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农村变化时,一位穿着大衣、头发被岁月染上缕缕白霜的人向我走来,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说:“不认识了吧?请到客厅喝盖碗茶,”待我仔细辨认了一番,“哦,想起来了,你就是当年那个写对联和诗的王多福嘛,”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如果不是他主动打招呼,我都认不出来了,我打趣地说:“这几年写对联和诗没有?”王多福笑着说:“请你看嘛!”我走进宽敞的农家大院,看到客厅门上贴着对联:“三菜炖鸡汤今年饮卓筒酒:大衣套毛裤明冬换羽绒服。”横批:“丰衣足食”。王多福的老伴热情地递炯倒茶,又捧上花生、瓜子、红橘。她激动地说:“这全都靠党的政策好。”我问:“怎么个好法?你说说看。”她告诉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年种出二年粮,三年有余四家藏,举目五六七八里,八九十沟新楼房。粮税废除励生产,义教‘两免’减负担,党的政策显威力,社保医保慧平安。鹅鸭成群猪牛壮,稻禾飘香瓜果甜,社会和谐万民赞,美食锦衣百姓欢。”王多福顺手拿起孙儿的作业本,在上面写了一首诗:

昔贫如洗破茅房,今有高楼粮满仓。

父慈母爱儿女孝,孙儿孙女学优良。

感叹茶香袅袅、乡情悠悠,忍不住咏《春游即兴》一首:

蜂飞蝶舞燕归来,党政举旗画卷开。

昔日茅屋秋风破,而今广厦岭云栽。

麦浪稻波花卉美,庭院景色丽而妍。

梅桃绽放红花艳,又诵诗歌又种田。

回顾过去,我们党创造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我们期待它变得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上一篇:震撼与欣慰 下一篇:晚霞璀璨飞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