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时间:2022-08-14 02:52:35

“一题多变”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摘 要: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在教学中一题多变,能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三 化学复习效率 一题多变 思维能力

著名的化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

高考化学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是历年高考试卷命题所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在复习迎考中一直所坚持和探求的。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个原则,我认为,高三复习如果对一些内涵和外延比较丰富的题目不作适当引伸、拓展组织教学,很多学生的学习会处于“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状况,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很难对付“能力立意”的高考试题。因此,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有必要提倡以“一题多变”的变式形式组织教学。

所谓变式,就是不断变换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的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在。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一道题通过变式,或从特殊到一般,或改变背景将其推广,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深刻含义。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多角度去理解,去体会同一个知识点,这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目的。

我通过钻研历年典型试题,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题多变”的三类常见变题方法。

一、延伸拓展,“类比”变题

“类比”变题,是指对原来问题条件或结论的知识载体进行类比引申,把相关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变出的问题结构与原题基本相同的一种变题方法。

例1: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和另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为a和b 。其他条件不变时(A)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变式1:将反应“2A(g) + B (g)2C(g)”换为

“2NO(g) +O(g)2NO(g) ”

变式2:将反应“2A(g)+ B(g)2C(g)”换为

“2HI(g)H(g) + I (g) ”

变式3:将反应“2A(g)+B(g)2C(g) ”换为

“mM(g)nN(g) ”

分析:该变式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抽象问题具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问题中已知、未知、内涵和外延间的联系,为举一反三奠定基础。

例2:已知丁基有4种,则CHCl的同分异构体有( C)种。

A.2 B.3 C.4 D.5

变式1:将“CHCl”换为“CHOH的醇”

变式2:将“CHCl”换为“CHO”

变式3:将“CHCl”换为“CHCOOH的酸”

变式4:将“CHCl”换为“CHO”

分析:以上变换,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有关取代基的同价性和官能团同分异构的问题,而不是单纯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基本技能。

例3:铁、钴、镍的原子序数分别为26、27、28。它们的性质相似,被称为铁系元素。已知有下列反应方程式;FeO+6HCl=2FeCl+3HO;CoO+6HCl=2CoCl+Cl+3HO。综合过去所学知识,判断氧化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 )

A.Cl>2CoO>FeO B.CoO>Cl>FeO

C.FeO>2CoO>Cl D.Cl>FeO>CoO

变式:钴和锂是制备钴酸锂(LiCoO)――锂电池的重要材料。

(1)LiCoO中Co的化合价+3。

(2)已知CoO与浓盐酸反应产生Cl的同时生成了+2价钴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O+6HCl=2CoCl+Cl+3HO。

(3)CoCl遇碱溶液反应可生成Co(OH), Co(OH)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则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350-4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和CoO。

分析:铁与钴同族,该变式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类比迁移到了钴元素。

启发学生“类比”变题,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寻因索果,“逆向”变题

“逆向”变题,是指将原化学问题的结论作为条件之一,引申出新的化学问题,它与写出给定命题的逆命题有些相似。

例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B2C。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A)=0.5 mol/L,c(B)=0.1 mol/L ,c(C)=1.6 mol/L,若A、B、C起始浓度分别为a、b、c,试回答:

(1)a、b应满足的关系是 (a=b+0.4 mol/L)

(2)a的取值范围是 (0.4 mol/L≤a≤1.3 mol/L)

变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B2C 。A、B、C起始浓度分别为c(A)=0.5 mol/L,c(B)=0.1 mol/L ,c(C)=1.6 mol/L,若测得达到平衡状态时浓度分别为 a、b、c,试回答:

(1)a、b应满足的关系是 (a=b+0.4 mol/L)

(2)a的取值范围是 (0.4 mol/L

分析:该变式比原题更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可逆反应的特点。

实践证明,通过“逆向”变题,能使学生弄清问题的因果关系,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三、揭示本质,“归纳”变题

“归纳”变题,是指对一道特殊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问题的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得到这道特殊问题的一般题型。简言之,“归纳”变题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变题方法。

例5:将22.4g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0.8mol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C)。

变式:烧杯中盛有22.4g铁粉向其中逐渐加入含HNO0.8mol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B ) ( 图略 )。

分析:该变式能使学生理解铁与硝酸的反应实质,加深对铁变价问题的认识。

例6:T℃时,bg固体a能完全溶解于水形成(a+b)g饱和溶液。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则T℃时,A的溶解度是(A)g。

A. 100b/a B. 200b/a

C. 100b/(a+b)D. (a+b)/a

变式:T℃时,bg固体a能完全溶解于水形成(a+b)g溶液。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则T℃时,A的溶解度不可能是(C)g。

A. 100b/aB. 200b/a

C. 100b/(a+b)D. (a+b)/a

分析:该变式比原题更有利于加深对溶解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归纳”变题,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得到了浓缩和升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变式要有层次性,按照培养等效思维、类比思维、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的原则,设计问题不能跳跃太大,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得到,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学生真正达到将知识学活、用活。但有的教师不论什么题,“逢题必变”,结果“变”出来的一些问题没有实际意义,给人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这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增加负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好“一题多变”,首先要做好选“题”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外要做足功夫,通过博览群书,钻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包括历年各地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考纲等内容,然后精心挑选题目,认真比较、总结、反思和探索,才能在课堂上,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去把握相关的教学知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正如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参考文献:

[1]黄展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J].广东:普宁教育局教研室,2007.

[2]徐国土.谈谈变式教学中问题结构条件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高中),2006,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 下一篇:浅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