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接访 百姓开颜

时间:2022-08-14 02:49:00

去年与前年同期相比,舟山市普陀区人大的量下降了38%。

“人还是那些人,涉及的事越来越多,怎么接待量却急剧下降?”这个数字以及数字背后的奥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

“其实也没什么奥秘,这种变化缘于我们区里正在试行的人大代表接访活动。”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原委。

难题逼出创新思路

随着普陀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工作开始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仅以2005年为例,普陀区人大机关就收到208件上访件。

人大代表来自于群众,与选民群众感情基础好,做起工作会比较容易一些。能否让人大代表参与接访?早在2004年,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开始酝酿人大代表接访工作。为此,他们还专门组织人员到湖南常德等地考察、取经。

2005年4月,沈家门街道正式开始人大代表接访试点,每月确定3个接待日,安排来自不同系统的3名人大代表到定点接待室参与接待。同时,每月安排若干次人大代表进社区、进村社、进企业、进百姓家的“四进”下访约访活动,扩大信息源。

试行4个月,沈家门街道人大工委的接访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这一有说服力的数字,以及百姓展开的笑脸让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信心倍增,感到在全区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5年9月,人大代表接访制在普陀区全面推开。

朱家尖镇人大在所有社区建立了接待站,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投诉;虾峙镇人大制作民情联系卡,广泛收集民意,使接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勾山街道人大工委实行代表驻点接待;展茅镇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东港街道人大工委在社区和各村都聘请了联络员……

全区70%人大代表参加接访

在2005年的一次人大代表接访中,六横镇的人虞某要求人大督促区法院对其被人强占的房子进行强制执行。接访的区人大代表沈海舟、陈新华认真听取虞某陈述,并到现场察看情况,在弄清事实后,向区人大常委会做了汇报。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对虞某的事项举行了公开听证,最终促成了事情的解决。2007年5月9日,普陀区法院强制执行,归还了虞某被强占的房子。虞某对人大代表十分感激。

登步乡原蛏子港村与团结村虾塘承包权纠纷,是1999年并村时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几年来,村民多次上访,均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出现原团结村村民私分虾塘,集体资产受损的情况。人大代表接访后,通过约见镇政府分管领导,积极督促政府及时解决此事,并全程参与监督。最终,乡工作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通了原两村村民的思想工作,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村民会议上获多数通过,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人大代表接访制在普陀区推开后,全区70%以上的人大代表参与进来,工作队伍也由此扩大了几十倍。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两年来,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共设立了13个人大代表接待站,有138位人大代表参与,接待了368件件,解决了286件问题。

主动下访好处多

一件件上访事件的圆满解决,换来的是群众张张笑脸。而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肯定。

“我们沈家门街道原来只有两个人做工作,现在变成了好几十个人在做,效果真是不一样了,不仅仅是上访量少了,问题得到解决的也多了。而我们工作的重心也变为指导协调人大代表接访,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沈家门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群亚感受很深。

“原以为参加活动耽误时间,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回事。通过参与接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看到问题在我们的参与下解决了,百姓那么乐,心里也觉得自豪。”杜龙高代表的心声也是参加活动代表的心声。

在成绩面前,普陀区人大常委会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玉龙介绍说,人大代表参与工作,今后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变过去坐等群众上访的老办法,主动变“上访”为“下访”;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特别是深入到多发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法,了解民情民意,尽早发现苗头,及时掌握和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继续深化人大代表参与工作的“四员”制度:当好工作的信息员,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当好工作的调查员,当好问题办理监督员。

上一篇: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科技自主创新情况报告等(... 下一篇:从“跳农门”到“非转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