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帐篷的改良设计

时间:2022-08-14 01:56:00

救灾帐篷的改良设计

【摘 要】救灾帐篷是灾民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临时居所,它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灾民的日常起居都依赖于救灾帐篷。对于帐篷使用时隐私、篷房通风不畅等问题,现有的救灾帐篷设计中很少关注和涉及,本文将对于这些不被关注但又对灾民心理影响至关重要的方面展开研究,并进行改良方案的探讨。探讨通过搭建简易更衣室、合理位置开窗通风、篷房内墙印刷图案、荧光材料应用等方法对改善灾民在救灾帐篷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隐私;通风;心理辅导;荧光材料

0 引言

救灾帐篷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陪伴灾民度过了灾后那段黑暗的日子。救灾帐篷可供救灾指挥、灾后应急医疗救治、临时性校舍、救灾物资中转贮存及人员住宿等使用,然而对大多数灾民来说,目前的救灾帐篷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的隐私保护以及篷内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困扰着他们。笔者就现有的问题,在现有救灾帐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设计,解决灾民在篷房内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

1 现状分析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除了洪水,地震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对其的观测和应对也十分重视。

目前的救灾帐篷虽能给灾民提供一个暂时避难的生活空间,但在结构和功能上仍不能满足灾民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探讨和优化。

根据调查分析,灾民对球在帐篷的需求还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灾民在帐篷中的隐私问题

灾害发生后,很多灾民挤在一个小小的救灾帐篷内,灾民的日常起居全在这小小的帐篷里。在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大环境下,人们在帐篷内生活,关于隐私方面的需求被忽略而无法被满足,比如在帐篷内换衣服等涉及隐私的问题。在灾民心理极度敏感的时期,这些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2)帐篷内部闷热、空气不流通

现有救灾帐篷的通风情况不是很好,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时候,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室内空气不流通会滋生细菌、导致呼吸道疾病等。

(3)正能量的暗示

灾害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灾后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4)帐篷内“夜灯”安置

灾后供电紧张,靠临时拉线照明十分困难,因此灾后的照明系统在现实环境中需要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 灾后帐篷的改良设计说明

2.1 在帐篷角落处搭建简易更衣室

针对本设计点,日本的建筑设计大师坂茂曾提出一个关于用纸筒搭建救灾场所的设计,针对一个大的空间用纸筒进行分区,但设计成本较高,搭建较难,针对中国这种独特的情况明显不适合。

本改良设计以保护灾民隐私为立足点,决定在现有救灾帐篷的基础上为灾民搭建一个简易的更衣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灾民的需求,保护他们的隐私。改进过程中,不对帐篷的其他构造做大的改变,只是将帐篷的正门做微小的改变,并合理利用帐篷的正门与其垂直的墙面角落部分的空间,通过两个垂直墙面和门围成一个简易的三棱锥状的空间,形成一个三棱柱状的简易更衣室,来满足灾民对隐私保护的需求。

使用者需要换衣服时,可以将门向后拉至与其垂直的墙面,通过固定设备,将原本的门固定在墙面上,形成一个三棱柱状的空间。使用者可以在里面换衣服等。通过三棱柱侧面(门)的遮挡,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密闭的更衣空间,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

按照最新救灾帐篷的尺寸标准,增加的布片与门帘重叠,宽度与门帘一致,高度略小于门帘。具体尺寸为:1600mm(高)*900mm(宽),顶部距离地面2000mm,满足绝大部分使用者的身高要求。

缝制针码:各大片拼幅部位的明线7针~11针/30mm,其他部位的明线8针~12针/30mm,起止针须重缝3道或4道线,长度不少于20mm,断线接头处须重缝20mm~30mm。

若采用搭缝拼幅,各幅面拼接处相搭25mm~30mm缝3道线,若拼幅采用双针机折边缝合时,允许缝两道线。横拼时拼缝顺向朝下。

各缝制部位应缝制牢固,不得有开线、断线、下炕(掉道、塌边)等缺陷。

缝制针眼应做热合贴膜防水处理(不含培土布部位)。

2.2 在帐篷正门对面墙面上开窗

针对帐篷内部闷热、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对现有帐篷做以下改良:在帐篷正门对面的墙面上开一扇大小合适的窗,通过墙面开窗实现对流,来缓解帐篷内部闷热和空气流通困难的问题。开窗处墙面采用三层不同材质:最外面一层材质与帐篷最外层材质相同、篷房内层采用防蚊虫纱窗、中间一层采用透光但不透风的透明塑料。在实现对流通风的同时,实现照明、防蚊虫等功能。

窗户大小为600*600mm,其靠近地面矩形边距离地面1400mm,窗户的顶端低于门高150mm,以达到对流的目的。

2.3 在篷房内侧印刷图案

灾后心理辅导至关重要。但是如今抗震救灾工作的重心是在物质方面救济灾民,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抚慰灾害对灾民的心理创伤。本改良设计决定在救灾帐篷内侧印刷预防治疗灾后生理与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方案,在物质方面救济灾民的大环境下,同时在心理上帮助灾民。灾民可以参照救灾帐篷上的内容,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早日走出灾害的阴霾。

2.4 在门窗、电器开关处粘贴荧光材料

救灾帐篷晚上内部黑暗,且救灾帐篷里面居住的灾民相对较多,如果个别灾民晚上有需要而起床,若不能快速找到电灯开关的位置,就会磕磕碰碰甚至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本改良设计在电器开关处贴荧光材料,开关处的荧光材料会在夜间发出微弱光亮,使有需要的灾民在不影响其他灾民休息的前提下,更快的找到开关。

1.门向后拉形成的简易更衣室;2.后墙开窗(600*600m)

3 总结

救灾帐篷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供救灾指挥、灾后应急医疗救治、临时性校舍、救灾物资中转贮存及人员住宿等使用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救灾帐篷的改良设计能使救灾帐篷最大限度的满足灾民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将更加有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到救灾抗灾中,优化和完善相关救灾物资的设计和供给,能有效的贯彻全民的集体意愿的落实和鼓励灾民同灾难的斗争精神,希望对救灾帐篷的改良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能在抗震救灾中起到积极有效地作用,使灾民在抗震救灾工作的进行和未来的生产生活中早日走出自然灾害的阴霾,走向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下一篇: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的个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