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转型探路

时间:2022-08-14 12:18:38

信达转型探路

辗转已久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方案有了探路之举,但实质性改革之路依旧漫长

几易其稿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信达)股份制改革试点,终于柳暗花明。

3月下旬,一份由财政部金融司牵头,央行、银监会和信达参与制定的股份制改革试点方案,近日正辗转于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委之间征求意见。各部门会签后,这一方案将上报国务院。

“信达股改试点,对于其他三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具有投石问路的意义。”一位接近股改方案设计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而上述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信达将先清理掉所持有的政策性资产和负债,并剥离完1999年向中国建设银行定向发行的政策性债券。之后,信达将采取财政部独家发起的方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下称AMC)在国务院批复下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行、建行和国开行、工行、农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如今,十年大限已过,AMC的转型不得不提速。

信达再定位

此前,信达转型方案已有多稿流传。《财经国家周刊》获悉,股改的最新版本是,信达的商业化转型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

第一步,财政部将与商业化转型后的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股份)成立共管基金,该基金用于偿还信达在1999年向建行定向发行的2470亿元专项债券。

第二步,通过清理政策性资产和负债,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同时对信达的政策性再贷款予以核销。

第三步,财政部作为信达的单一股东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亦已纳入监管层的考量之中。

通过上述工作,信达股改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以不良资产经营处置为主业、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并能择机上市。

这一转型思路,是央行与财政部思路的融合。2006年,财政部和央行分别提出了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思路,但两种思路并不完全一致。

2006年3月,《财政部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意见》提出,AMC要向综合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具体可拓展到风险投资及担保、金融租赁、风险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信用评级、征信服务、财务顾问、信托业务、汽车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

同年10月中旬,央行的《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表示,AMC最终要发展成为“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具有投资银行功能和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综合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此后3年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酝酿中的转型方案,更多选择了“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即财政部模式。

此番信达的先行先试,对于其它三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改制转型,颇具示范效应。

成立于1999年的信达,当时受命对口剥离、定向接收建行和国开行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涉及金额3900多亿元。运营10余年来,信达的业绩堪称同业之翘楚。其政策性、商业化及受托资产回收现金总额,占到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总额的44.5%。资产总量、现金回收率、费用率、盈利能力、资本金保值增值等方面,亦领先于同业。

根据信达公司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信达累计处置商业化收购资产2993亿元,累计回收现金841.48亿元,现金回收率28.11%,费用率为0.94%。

或是此般业绩,信达率先转型试点。信达如何转型,成为其它三家AMC关注的焦点。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承,东方还在等待,具体改革方案要看信达先行先试的效果。

财政埋单

此番信达股改的关键,是如何让未来的股份公司拥有一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其中,政策性不良资产和负债的处置是关键环节,而这也同样是牵制其它三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难点。

1999年,信达对口剥离、定向接收建行不良资产,总额达2500亿元。其中,除30亿元现金,另外2470亿元通过向建行定向发行债券,按照账面价值将建行的资产划转入信达。按照当时的协议,该债券年息为2.25%,存续期为10年。

2009年9月,建行公告:建行所持有的信达发行的、面值为人民币2470亿元的十年期债券,于2009年9月21日到期,建行已接到财政部通知,将把所持信达债券延期十年,利率维持1999年确定的年息2.25%不变。

这一公告给了信达最头疼的负债处置一个暂时的交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要靠信达自身的能力来偿还这笔巨额债券的本息根本就不可能。

“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本来就不高,大多在20%左右。”在他看来。

妥善解决这笔负债,成了信达拥有健康资产负债表的第一步。

为了将这笔政策性债券从信达剥离,同时解决债券的偿付问题,前述方案的思路是,由财政部和信达股份共同发起设立共管基金,既能把这笔负债剥离到信达的负债表之外,又能解决债券偿还和付息的问题。

据一位接近上述方案的知情人士透露,共管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财政资金。“信达和建行上缴的所得税,也包括信达处置剩余政策性资产的一部分收入”,都将是来源之一。

“财政资金应为这笔政策性债券埋单。”郭田勇赞同此种做法。

政策性资产处置

将信达所持有的政策性资产妥善处置,是信贷本次股改方案第二步,这些政策性资产主要是债转股股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一种有可能采取的办法是,对所持有的政策性业务的剩余资产,信达以资产评估价值上浮6%的价格,从财政部手中购买。

来自信达公司网站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5月,信达共对390家大型国有企业实施了债转股,转股金额1008亿元,占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总计债转股规模的50%。在2006年、2007年资本市场回暖时,信达集中对能源、房地产、港口、制造业等热门行业的资产进行了大规模处置,两年共实现处置不良资产2000多亿元,缔造了不少翻倍回收的典型案例。

由此形成的成绩单是,截至2008年末,信达累计回收债转股资金203.75亿元,债转股现金回收率超过84%。截至2009年6月末,信达所持政策性资产的账面净值在620亿元左右。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信达的对价,可能会在5年内,等额分期支付给财政部。首次付款日在2011年年底。

多有投行人士认为,从财政部手中购买政策性资产,是明晰产权的重要举措。“在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之前,不良贷款实质是企业欠国家的钱,而不良贷款剥离给信达后债转股,股权的真正持有人是国家,财政部替其行使股东权力,所以信达需要对这部分资产支付对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而对于6%的溢价,郭田勇认为,虽然信达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但是仍有很多种类的资产难以处置。他表示,这一溢价应该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财经国家周刊》的记者了解到,央行对信达进行的政策性再贷款,有可能会被核销。

拟引进“战投”

与此前盛传的“建行与财政部将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相左,根据本次征求意见的方案,信达股份极有可能是由财政部独家发起设立,随后再引入战略投资者。

信达现由财政部100%持股。1999年成立时,财政部向其注资100亿元,是为资本金。

按照《公司法》相关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5个以上发起人,其中须有过半数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但应当采取募集设立方式。

因此,财政部要独立发起设立信达股份,人数在5人之下,且非采用募集设立的方式,实属特例,需要特批。

前述知情人士则表示,监管层希望在信达股份成立后,引入合格的战略投资者,以此来完善信达股份的治理结构。而在此之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缺陷明显,带有国企色彩,而非市场化运行。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信达在股改完成后,仍将沿袭当前的监管格局,机构主体受银监会的直接监管。

郭田勇分析说,由财政部单独发起设立信达股份的好处在于,完全剥离了政策性业务的信达股份,将是一个纯粹的商业企业,拥有正常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有利于外界对其真实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从而易于对股权定价。

作为AMC“排头兵”,信达财务重组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企业。

转型之后,信达未来的主营业务将是不良资产处置经营和托管重组,同时也囊括了各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对于“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信达总裁田国立在2009年初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信达资产:踏着改革的节拍成长》中指出,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探索开展综合证券业务、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财务顾问、投资咨询、风险管理咨询、信用评级、征信服务、风险投资及担保、基金管理、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有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业务。

正是基于以上理念,信达朝着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向“大步快走”。

上一篇: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退出管道待解 下一篇:巨灾险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