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中标前后

时间:2022-07-09 05:44:41

6月29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复兴门大街一号的中行大厦举行了简单的不良贷款转让协议签字仪式。

平静的签约之前,6月21日,由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参加的一场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主持的激烈竞标刚刚落幕,信达以一分之差险胜华融,由是获得以账面资产50%的名义价格购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两家共计2787亿元可疑类不良贷款的批发商资格。

按照风险程度,国际通行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即不良贷款。

之所以称50%为名义价格,是因为信达所报出的价格为30.5%。如果最终信达实际处置资产的回收率低于50%,差价部分的损失将由中央承担,具体由哪个部门以何种方式承担,则尚未确定。很显然,这是一个尽快处置两行可疑类贷款,尽速推进其股改上市计划的苦心设计。

信达近期出手频频,此次竞得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加上前不久获交通银行414亿元可疑类贷款处置权,再加上信达手上尚未处置完毕的1999年度从建行剥离而来的不良资产,信达目前握有的不良资产规模达到5500亿元!

招标结束后,财政部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放鸣称:此次中行、建行可疑类贷款剥离一改过去国有商业银行对口资产管理公司剥离的方式,采用“市场招标方式择优”,且通过市场竞争发现价格,是两大进步。而一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则表示:“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从此有较快的发展。”

为了5%不良率

据悉,在此次剥离的2787亿元可疑类资产中,建行和中行分别剥离1289亿元和1498亿元。剥离之后,两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降低到5%以下。央行有关人士称,这笔交易之后,两家银行财务重组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将有望向投资者展示一份全新的2004年中期报表――如果建行要赶在今年内上市,这样一份中期报表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了以上市为目标的庞大重组计划。巨额的不良贷款自1999年后的再次剥离势在必行,但以何种形式剥离,却相当考验管理决策者的判断。

据了解,央行曾经提出成立一家专责公司来接收所有不良资产,然后向社会竞标进行批发,现有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竞争者之一参与竞标。但这一提议被财政部激烈反对。意见分歧阶段,曾传出按面值50%对口剥离不良资产至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剥离不良资产的老办法,差别只在当时的价格是按面值100%剥离。

显然是因为1999年老路有明显的制度设计缺陷――难以评判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效果,也无法按照处置效果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虽然财政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并从今年起给予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回收率底线、更明确的奖励机制。但国内外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实际的处置效果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以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代表常常需要在各种研讨会上为自己的业绩申辩。2004年初国家审计署开始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首次例行审计,正是接受国务院的委托,对资产管理公司几年来的运作情况、资产状况作大致了解。

经过多番讨论,5月份,央行和财政部达成一致:通过竞标方式确定一家不良资产批发商。目标在于由此推动中国建立多层次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同时也可以更市场化的手段确定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标准。有关竞标的管理办法在6月初确定,招标小组则由来自央行金融稳定局、财政部金融司、银监会一司(负责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官员及数位专家共十余人组成。

6月9日,建设银行宣布集团和股份公司分立。财务重组的最后期限逼近。

最后,竞标日期确定于2004年6月21日,星期一。

一分之差

6月21日早8点,竞标在北京银龙苑宾馆正式开始。

据今年一季度银监会的统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5286.8亿元,现金回收率为20%。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分别为31.8%、21.4%、20%和10.1%;而财政部对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考核的现金回收率指标分别为18.52%、17.5%、12.3%和7.9%。仅从考察指标和实际回收率的相差幅度来看,信达的业绩明显好于同业。

但是,华融在批发业务、金融工具创新方面更为领先。华融在2001年开始按国际化的操作流程向外资打包拍卖不良资产,至今做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尝试,亦在去年与中信信托合作,将100亿元不良资产的收益权设立信托关系转让给投资者,被认为是不良资产处置中首次资产证券化尝试。

华融和信达正是此次中行、建行可疑类资产拍卖的主要竞争对手。经过抽签,信达和华融被分配在6月21日下午讲标。每家公司讲标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为1小时。华融公司由总裁杨凯生一人讲标,信达则由副总陈孝周讲标。

招标小组评标共有10项指标,权重最大的三个指标是处置贷款的组织安排、接收贷款的操作流程和工作底稿设计、承诺的处置回收率。在承诺的处置回收率上,华融和信达势均力敌:华融的出价为30.96%,信达为30.5%。

当天下午4点左右,四家公司讲标结束。6点左右,得分公布:信达得分88分,华融得分87分,二者仅一分之差。在确定信达总分第一之后,招标小组又与信达反复协商。记者获得的信息表明,最终所确定的承诺回收率,有可能较信达在标书所报的30.5%略略提高。

此次竞标,留给资产管理公司尽职调查和报价的时间非常短。按照招标小组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可对4%的户数和15%的金额作尽职调查。但由于实际用于尽职调查的时间可能只有三四天,资产管理公司们大多只能根据两家银行提供的资料作判断。

不过,记者所采访到的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均指出,此次剥离的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前次。一方面,上次剥离发生在1999年,而所剥离的资产大都为1995年底之前发放的贷款,剥离时已经逾期多年;另一方面,上次剥离的资产大部分无抵押品,而此次即以位于广东的200多亿元不良资产为例,有抵押品的超过50%;此外,此次剥离只计本金,约900亿元左右的利息不计在内,比起上次本息合计,亦是重大的利好因素。

主管当局对资产质量问题亦预作安排。据《财经》了解,央行和财政部明确要求中行建行对所剥离资产作卖方尽职调查,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两家银行被要求整体确权率达到95%。如果信息失真,即使在资产交割后,信达亦可要求赎回相应贷款。

“我们不会吃独食”

信达此次夺标后,即将面临角色转型。

此前,尽管已处置了1999年接收的不良资产中的60%左右,且将剩下的不良资产处置目标层层分解至各地办事处,信达从未对社会进行过资产包拍卖试验,与外资的合作也仅限于某个项目的协议转让。

然而,此次竞标成功之后,信达掌握的不良资产达到5500亿元,新增的债务人数量亦新增18万户――信达不假外力独自处理不良资产显然已经不现实。

央行、财政部的设计也传达出明确的信号:据《财经》了解,此次央行、财政部明确要求回收期限为三年,还款比例按年度计依次为30%、40%、30%。如果到期不能达到承诺的回收率,未达到的部分将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中扣除――每差一个百分点,信达将被扣除28亿元,而其资本金只有100亿元。

压力之下,信达的内部结构即将面临重大调整。早在向招标小组讲述处置贷款组织安排时,信达即已经表示将建立批发业务的组织架构,下一步将尽量按市场化方式批发不良资产,方式将采用竞标、拍卖、资产证券化等,对内资和外资平等开放。“其它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作为分包或服务商参与处置”。

“我们不会吃独食。”6月29日协议签订仪式上,在谈到如何处理2787亿元不良资产时,信达有关人士称。

“十年大限”烟消云散

虽然此番夺标者仅信达一家而已,但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其实都是胜者。经过这次招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路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答案。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模仿和借鉴了美国RTC处置储蓄信贷机构的经验。RTC在资产处置结束后就清算关闭。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之时起即有“十年大限”一说。此说据称出自当时的某次国务院会议――最迟至2009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须处置完各自所接收的不良资产,并结束其使命。

不过,此番招标之后,“十年大限”再非悬念。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称,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亦有转为商业经营机构之先例,如瑞典、韩国的经验。他说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应是转型为商业性的专业化资产处置公司。在现阶段,配合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长期看,盘活和逐步消化巨额不良资产存量,化解金融风险。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近一次回应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时所作的回答:“回收和处置不良市场会进一步发展,资产管理公司还不是关门走路的时候”。周小川认为,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比率偏高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市场主体的形成也需要时间,人员素质、银行财务纪律都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不过,周小川同时指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效率有待提高,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须强调正向的激励机制,引进竞争,鼓励民营和外资进入。

上一篇:谁控制冯明昌 下一篇:“马克刀”再走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