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14 12:13:4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 要:在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大产业发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的背景下,探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耦合模型,利用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角度看,样本数据来源中的双产业属于中度耦合阶段;从动态和不平衡性的角度来看,仍处于中度失调发展状态。但有证据表明,其耦合发展状态正朝着勉强协调型和中度协调型逐步转变。最后,给出产业耦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性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产业融合;动态耦合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49-02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遭遇寒冬,各大产业遭遇严重打击,有的甚至陷入停滞。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与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分工体系也面临着重新调整。尤其是传统产业,由于其产业技术的落后性、产业市场的局限性以及长期以来累计的问题,使得传统产业的危机程度更深,各国经济也出现了长时间大面积的衰退。为了争夺世界科技制高点,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占据决定性地位,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纷纷对其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纷纷提出战略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投资,着手规划新兴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科技制高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己成为世界各国避免危机冲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解决传统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示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产业结构转型的新方向。

二、理论分析

本文根据菲德模型(Feeder,1983),结合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差异,将经济部门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门和传统产业部门,并做出假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不同,且前者高于后者。由以上条件可以得到一个代表了两个产业部门的生产函数:

战略性新兴产业:H=G(Kn,Ln);传统产业:N=F(Kn,Ln,H)

其中,H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N则代表了传统产业的产值;括号内h是战略性新兴产业,n是传统产业,K是资本投入量,L是劳动投入量。经过分析得出一个产业产值不仅受到本产业资本和劳动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另一产业产值的影响,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联系。因此,我们猜测经济的增长是两大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用Y表示总产值,L、K不变,故:Y=H+N,K=Kn+Kh,L=Ln+Lh。设δ=战略性新兴产业边际要素生产率-传统产业边际要素生产率,即得到:

GK / FK=GL / FL=I+δ

其中,GL表示劳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边际生产率;FL表示劳动在传统产业的边际生产率,GK表示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边际生产率,FK表示资本在传统产业的边际生产率。

如果δ0,则说明新兴技术产业中的L和K的边际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传统产业。这是符合一般情况的,因为新兴技术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使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对人才要求更高。同时,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稳定性,新兴技术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高于传统产业企业,因此企业也需要更多资金开拓市场。令TMPKh为投资的边际生产率,则: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划分,本文仅考虑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来源于2014年安徽全省工业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样本企业总数为11 544家,其中大型企业212家,中型企业1 086家,小型企业10 003家,微型企业243家。调查指标除了企业基本财务指标,本文加入电力消耗量和综合能源消费量,用来反映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耗。

(二)双产业划分

本文通过建立Weaver-Thomas模型,并利用R软件编程求解,最终得到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所选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归属于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但仍有部分未列入其中,这是由于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计算结果反映的是区域产业情况,与国家提出的整体范畴不相矛盾。

(三)耦合效果评价

本文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17个指标进行赋权,并选取多项式函数作为核函数,将核主成分模型计算出的产业排序结果代入多维偏好线性规划模型中,最终得到5个一级指标以及17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对于模型中序参量上下界αij、βij、ηij和γij的确定,本文依据安徽省某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结合区域基准年期值规划时期值、对比标准值或理想值来确定。同时,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各一级作业指标层贡献度,得到2009―2013年总作业层贡献值,并由此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耦合关联度,见表2。

从双产业的耦合评价结果来看,整体上,在本文的研究时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呈上升的发展态势,除2010年显著增长外,平均趋势较为平缓,最大增长幅度达20.95%。而传统产业5年时期并没有明显的加速或减缓增长,一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此结果表明,至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虽保持发展但仍未超过传统产业稳固的发展地位。其次,从发展水平上还可以看出,二者的趋同性逐步增加,这从一个方面也表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基础的形成。再次,从产业耦合关联度上来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2009―2013年的平均耦合程度为0.484,二者属于中低度耦合程度,处于产业耦合磨合期。

四、结论

本文借助菲德模型对产业贡献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安徽省2009―2013年产业16 375个工业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双产业耦合的演进过程。本文得出以下实证结论:从静态角度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仍处于产业耦合的磨合时期,且属于中低度耦合程度,耦合趋势显示双产业有朝中度耦合方向转变的极大可能;从动态和不平衡角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程度被划归到中度失调发展型,产业耦合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参考文献:

[1] 马健.产业融合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2):12―27.

[3]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

[4] 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产业经济研究[J].2003,(1):l-10.

[6] 厉无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2-11.

上一篇:冬季来冰上垂钓 下一篇:崔灿灿 艺术是我们所处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