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例

时间:2022-08-14 11:14:5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87

病历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停经53天阴道少量流血伴轻微腹痛7天”于当地卫生院就诊,当时尿HCG检查示阳性(未做彩超检查),遂于当地卫生院行吸宫术,因术中无诱因突发阴道大出血量约1600ml,于2010年5月26日急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基本规律,5~6/28~30型,末次月经2010年4月3日,既往健康,孕3产1流1,2001年行剖宫手术1次,2006年人流1次。入院时查体,T 36.3℃,P 120次/分,R 24次/分,BP 76/45mmHg,神志尚清,面色苍白,听双肺呼吸音清,呼吸浅快,心音纯,率120次/分,无杂音,腹软,下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四肢厥冷,消毒下妇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口松弛,见大量鲜红色血液自宫颈口流出,子宫超鸭卵大,压痛明显,峡部膨隆,双附件区正常,辅助检查:①血Rt:RBC 2.56×10.12/L,Hb 68.18g/L。②血HCG 15890u/L。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峡部不均质包块52mm×43mm大小,血流丰富。

根据该患停经轻微腹痛及外院人流术中大出血病史,结合查体宫颈松弛,子宫压痛峡部膨隆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子宫下段峡部不均质包块,诊断为: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②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输血、输液,并完善术前准备,急诊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宫体大小约5.5cm×4.5cm×4cm,子宫峡部增大增宽约5cm×4.5cm,紫蓝色隆起,子宫壁薄弱,行子宫全切术,术中术后输红细胞悬液8U,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术后7天出院,术后病理:子宫峡部瘢痕部位妊娠胎盘绒毛植入肌层。

讨 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是指妊娠囊或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剖宫产处[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其早期诊断常被忽略,误诊率高。妇科检查子宫峡部大于宫体。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多普勒超声一般发现瘢痕部位增大的子宫峡部有一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周边血流丰富[2]。

目前,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止血,诊刮,病灶切除,子宫切除术。CSP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有助于保留生育能力[3]。本例患者于当地乡医院未行系统检查,忽略该患为剖宫产术后这一潜在风险,轻率刮宫,导致了大出血休克,为抢救患者避免死亡,无奈紧急切除了子宫,失去了生育能力,故对于剖宫产术后人流手术应慎重,警惕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发生,应完善相关检查,切不可冒然刮宫。临床上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从而减少子宫瘢痕的形成,降低CSP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杨小芸,刘兴会.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84-586.

2 贺晶,周露璐.影像学技术在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82-584.3 伍军平,张黎敏,黄新可,等.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6):476-478.

上一篇:痰热清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