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互联网对佛教传播的影响

时间:2022-08-14 09:14:47

简析互联网对佛教传播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对佛教传播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着消极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互联网有利于佛法的传播,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歪理邪说也借助互联网得以迅速地传播并流毒甚广,这不仅影响了佛教的声誉,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尽量减少互联网对佛教传播的不利影响。对策是:政府要优化环境;政府要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对互联网的监管;寺院要加强网站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佛教传播;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75-02

互联网在让人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与迷茫。很多人在海洋般的信息世界中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甚至受到了错误信息的诱导而自甘堕落。对于佛教的传播来说,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问题。一方面,佛教的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很多人走上了修习佛法的道路。另一方面,网路上一些错误信息的迅速传播也给佛教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危机与挑战。因此,如何减少互联网对佛教传播的负面影响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难题。

一、互联网对佛教传播的积极作用

自从1995年我国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业务以后,各种类别的佛教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如:中国佛教资讯网”(.cn)等等。截至现在,全国的佛教类网站已经超过了2 000多家,佛教的传播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些网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政府成立的大型公益性网站,如:我国宗教局的网站、中国佛教协会的网站等等。第二是寺院成立的网站,如东林寺网站、少林寺网站等。第三是个人成立的网站,如:净空法师的网站等。综观以上类型的网站,其所发挥的正功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佛法知识

这是所有佛教网站所共有的一个功能。只不过,对于那些大型网站来说,其所提供的佛法只是更加系统和全面。小的个人网站只是通过自己的个人修行经历提供一些实践性的知识,较为零散。通过互联网,使得大量的个体接触到佛法,并使得其中的一部分人发生信仰的转变。除了一些传统的佛法传授外,还教授一些比较适用的知识,比如:养生之道、合理膳食、佛医知识、传统伦理等。通过互联网,使得整个社会都能受益。并使得我们了解到佛法并不仅仅是深刻晦涩的道理,还有很多实用性的方法能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此,便一改佛法严肃的面孔,变得活泼起来。从而减少了距离感,增加了很多的亲切感,佛法显得离我们更近了。

2.提供佛教资源,新闻信息

很多网站上传了“大藏经”,以及诸多前辈高僧们的文集,便于所有人查阅和转载。这样一来,既方便了大家,又减少了很多纸张浪费,节约了资源。同时,佛教界内有什么信息也能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让所有人得知消息,第一时间了解到佛教界的动态。并且,网站上还有国家关于宗教的具体法规和政策,让佛教徒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相关宗教活动。

3.进行佛法教学

互联网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说,在互联网内,空间已经不复存在了。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地收听收看到法师的佛学讲座。这样一来,就大大拓展了佛法教学的空间,也极大地方便了信众们的学习。与古代相比,如今学习的便利可以用“不可思议”这个词来形容。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高僧的弘法范围大幅度扩大了。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现今寺庙人才不足的缺点。

4.破除封建迷信

很多人把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混淆在一起,泛泛地认为宗教也是迷信活动。这其实是对宗教不了解的结果。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教育世人破迷开悟,返璞归真,通过对自性的认知来开启真正的智慧。但是,由于过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即使接触到佛法也想当然地认为,信佛就是参禅打坐、念佛诵经。对佛教的认知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刻地理解佛教的宗旨。现如今,互联网的出现,弥补了客观条件的不足,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大量的佛学宗旨的讲说,通过自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佛教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们对佛教的错误认知。如此,借助互联网进行的学习和沟通就可以让许多打着佛教旗号的迷信活动无所遁形。

总之,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佛法的传播,有利于破除封建迷信,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发展。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有不利于佛法传播和社会和谐的一面。

二、互联网对佛教传播的负面影响

1.鱼龙混杂,难辨真伪

互联网为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但纷繁复杂的观点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无所适从的感觉,人们难以从中分辨出真正正确的观点。继而,也很难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由此带来的常常是迷茫和彷徨,而难以对佛法形成清醒、理性和全面的认知。

2.错误观点,流毒甚广

互联网受众广泛这一特点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错误思想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在很短的时间传播到大量的个体,如果这些个体鉴别能力差,不能识别思想正确与否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一直秉持着错误的观点生活下去。

3.污浊的互联网环境不利于佛教的传播

互联网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不可避免地也会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甚至有一些人故意传播一些不良的信息,大肆污染着网络环境。在这样一个污浊的网络环境中,清静的佛法之地显得偏僻和狭小,佛教的影响力随之下降,佛教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必然会受到限制。

4.沉溺于网络而疏于实修

互联网的内容太过庞杂,人们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浏览完所有的信息,更何况这些信息每天还以几何级的速度增加。而佛教是一个讲究真修实干的宗教,没有“实干”就没有真正的收获。如果一个人天天沉迷于浏览网络信息的话,他就难以形成真正的正知正见,也不能提升自己的悟性与层次,更难以把正确的佛法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继而也会影响到佛教的正常传播和发展。

三、对策分析

1.政府要优化社会环境

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树立并实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和做法,让社会充满公平和正义,才是真正的王道。其次,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道德的社会。伦理道德是以任何社会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根本,也是一个人存立于世的根本。所以,更要以德治国。有了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一个社会才有坚固的根基,一个社会才会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心淳朴,社会环境自然也会得到优化。其实,佛教主张,世出世间法是一体的,出世法要以世间法作为基础,从本质上讲二者是相通的,不背离的。政府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那么这个社会自然也有利于宗教的传播和发展。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政治清明的朝代,它的宗教往往也是最为繁荣和发达的。反之,也如是。所以,政府应把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尽量消除掉,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利于宗教的发展。而宗教的进一步发展又进一步地净化着社会的环境,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得以健康地、持续地前进。

2.政府要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对互联网的监管

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当今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府制度。历史告诉我们,宗教管理的好,那么宗教就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宗教政策和制度。最好形成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权责明晰,操作性强,做到有法可依,这样宗教界人士就能在政府的指导下顺利地进行宗教活动了。当然,在制定这些宗教法律和制度时,最好集合全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尽量使得制度制订得更加全面些。所以,一方面要加快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的出台,为监管互联网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要在法律出台之前运用行政力量对互联网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清理,还社会一个干净的互联网。

3.寺庙要加强网站建设,对网站内容进行优化

一方面,争取改掉单调的界面,使得界面更加清晰规范,便于人们按图索骥地查找所需内容。另一方面,增加互动环节和途径,便于人们和寺院高僧的沟通,减少受他人误导的可能。最后,加强内容建设。不仅要大力宣扬正确的佛法理念和知识,还要增加对人们生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内容。比如:素食食谱、佛医知识等等。通过强化自身的吸引力,把大量的受众吸引到佛法的领域中来,免受封建迷信和邪师的干扰。

4.个体要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

个体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避免让自己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此外,个体还要加强自律方面的建设,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让自己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推动佛教的正向传播。

参考文献:

[1]身振.佛教与科学——佛教与互联网的思考[J].佛学研究,2009,(1).

上一篇:反思教学模式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诠释学与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