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抑郁:老年人身边的灰色杀手

时间:2022-08-14 09:05:15

隐性抑郁:老年人身边的灰色杀手

把6个家庭卷入黑洞的疾病

2008年的春节,对于刚结婚的王女士来说是一段混乱的时间。假期结束后,她和丈夫不得不把婆婆再次送到医院,这已是婆婆近期第五次住院了。婆婆最初是有点胃痛,接着就出现精神恍惚、焦虑、烦躁,觉得身上哪儿都不舒服。后来婆婆一想到自己的母亲就是在77岁去世的,就常常喃喃自语地说:“今年肯定过不了这关。”婆婆所在的唐山市各大医院基本都看过病了,病情却不见好转。几个月前她还兴致勃勃地帮儿子写结婚请柬,现在手抖得厉害,眼睛也看不清字。婆婆17年前开始守寡,但是晚年生活很富裕,两个子女都很孝顺,自己的4个兄弟姐妹也住在附近。春节期间,亲戚们轮流把婆婆接到家里小住,开导她,安慰她。婆婆却整夜不睡,不是坐在电视机前不停地换台,就是拉着人念念叨叨,说着说着激动起来,还将盘碟砸得粉碎。各家亲友开始是同情,后来是着急,最后都连呼“受不了”,晚辈们一看到婆婆来了,都找借口躲出去。而王女士和丈夫一边四处联系医院给婆婆做检查,一边到处替婆婆赔礼道歉。最终医院诊断婆婆患上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

家中老人患有抑郁症,家人就如同陷入一场“绝望”拉锯战。更让子女感到忧虑的是,很多老年人身处抑郁症状态却不自知,这种“隐性抑郁”,必须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也许是拯救家庭的有效办法。

突如其来的发作

66岁的退休教师金某,在一个平静秋日,跟老伴说他出去散散步后来就出门了,这一走就没回来。他出走后,全家慌成一团,警方、学生、同事四处寻找。5天后,百公里外的一家山村小卖部的店主留住了四处流浪的他,通知了他的家人。他只记得自己打车来到此处,如何在街头露宿4个晚上,都记不清楚了。

76岁的退休医生王某退休后一度情绪不错,还说要积极找工作,可是近一年后性格全变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沉着脸,有时候一个人掉眼泪。在家呆不住时,他就坐上公共汽车,从起点坐到终点,再从终点坐回起点。一次儿子和儿媳吵架,非得找他评理。清官难断家务事,打那儿以后,他对生活更加灰心,做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时间长了,他的心境越来越差。一个晚上,他趁老伴睡着后,留下遗书,服下安眠药。次日一早,老伴发现他脸色发青,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抢救之后,醒来的他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们干吗救我,活着真没意思。”果然,住院期间,趁家人不注意,他又拔掉身上所有的输液管,欲爬窗跳楼,幸被儿子及时发现,悲剧才未发生。

68岁的李女士得了糖尿病,因为发现得比较早,一直吃中药治疗。但是自患病后,李女士对生活很悲观,总说自己是快死的人。每天早晨出去锻炼一会,然后就一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也不和家人说话,不看报纸不看书,好像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兴趣,通常一句话讲2到3遍她才反应过来。她的性格也变得偏激固执,别人不同意她做的事情,她会一直坚持做。她认为有营养的东西会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一餐不落地吃。原本精明能干的她思维也变得迟钝,买回来的苹果都是烂的,亲友打电话来也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如此种种,其实都是老年抑郁症初期发作。

是“病”为何不认“病”

老年人患抑郁症并不少见,但相当多的人不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一些人到内科去看病,经先进仪器检查却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人,往往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一病区主任鲍枫说,对于患有多种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种躯体不适感要比年轻人的感觉更加敏感,求治心切,并反复去各综合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许多检查结果都大致正常,或是仅有轻度的异常,也不能确定是哪种身体疾病,患者却为此更加焦虑紧张。由于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往往治疗效果不佳,这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对治疗也失去信心。这种老年人的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家人所忽视,只有当老年人出现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时,才想到去找精神病专科医生就诊,这时病程估计已在半年以上。抑郁症病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自知力”,即病人认为自己的心态和想法是很正常的,不承认自己有病。这也是导致抑郁症、特别是早期抑郁症就诊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当老年人出现失眠,莫名其妙地变懒,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食欲降低,总是觉得身体不舒服,却查不出问题时,就得警惕老人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最好的办法是带老人去看精神科医生。

有的老年人对抑郁症有较强的排斥心理,把抑郁症误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兆,或是痴呆的表现,甚至有的人把患抑郁症看作是自己的道德问题,把抑郁与觉悟低和品行差混为一谈,所以极力否认自己患有抑郁症,生怕声誉被否认,拒绝医学干预和社会支持。因此,让老年人认识抑郁症的疾病性质,解除对抑郁症的种种误解和顾虑,同意接受治疗是第一步。

其次,老年人对于接受治疗的认识往往也有许多曲解。有的人顾虑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会把身体搞糟;有的人怕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有的人认为抗抑郁治疗与已患躯体疾病的治疗会有冲突;还有的人不相信心理治疗有疗效,以为心理治疗就是规劝和聊天,不管用。还有许多人都认为住院治疗抑郁症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的病情加重,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只有经过住院系统治疗,才能缓解病情加快痊愈。

老年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至今未能明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周东丰教授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不仅仅是患者受了精神刺激,还有一定的生理病理基础,有可能是体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老人在情绪刚刚开始低落的时候,他们总是首先选择休假、旅游、改变环境或者自我激励这些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这些举措能解决的都不是抑郁症,而真正的抑郁症必须依靠专业人士的救助。轻度的抑郁症可以咨询心理医生,但如果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就需要服用药物消除来了,更严重的甚至需要电抽搐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大多在1个月后才能见效,首发抑郁症患者服药总的时间一般需要9个月至1年,一般服药4个月左右抑郁症状就会缓解或消失,临床痊愈。但老年患者复发的情况很多,需要特别照顾。

老年抑郁可以预防

北京西苑医院老年病科的医生介绍说,尽管诱发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对老人予以心理疏导,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患病的几率。因此,子女、亲友、组织的关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首先要告诉自己只不过也是生病,且大部分患者都能好转;要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当有想结束生命的想法时;要安排好饮食,抑郁症老人会日渐消瘦,因此要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要求助于心理医生,坚持服药,由于抗抑郁药的起效一般较慢,因此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多求助他人,外出走走,转移注意力。

老年人患上抑郁症通常是由亲友发现的,亲友应鼓励病人接受正规的抗抑郁治疗。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大多比较封闭,他们常要求亲友作出某些保证,或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情况或基于恐惧。亲友应不断增强病人的信心。

做儿女的,不妨用儿女特有的青春气息感染父亲的情绪,帮助他缓解心中的抑郁情绪。儿女要成为老人的倾听者,不要与老人争辩,要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多讲给老人听,并多鼓励老人。另外还要让老人多接受新事物,多锻炼自己,比如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什么的。

链接

老年抑郁症并非老年痴呆、更年期综合征

疾病也有假象和交叉,需要人们仔细区分和对症治疗。

■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

临床上有不少老年人逐渐出现情绪低落、行动缓慢、思维迟钝,终日懒言少语,卧床不起症状,给人以痴痴呆呆的印象。这时有的家属甚至医生易将其看作是老年性痴呆,然后给予护脑、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其实,随着老年人身体技能退化和由于老年人社会活动、经济来源的减少,可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少,当其突然面临重大精神刺激或慢性病时,就容易罹患抑郁症。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病人的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此时就会出现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那么如何区分老年抑郁和老年性痴呆呢?

1、抑郁所致“痴呆”:发病快;显示强烈的痛苦感;远事和近事记忆丧失同样严重;注意力保持完好。老年痴呆:发病慢;没有痛苦厌世的感觉;近期的事情记得不清楚。

2、抑郁症患者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脑梗塞的表现。

3、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期抑郁症病人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老年抑郁和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病症,但在情绪症状方面又存在着相似的表现。但最近的一项医学研究表明,抑郁并不是更年期特有的病症,而是与个体潜在的抑郁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名妇女本来就有抑郁素质,当她进入更年期时,由于体内的激素和内环境的变化便容易促发抑郁的发生,这样就构成了抑郁症与更年期综合征并存的病理状态。

上一篇:英科学家拆穿七大医学谬误 等 下一篇:体面包装下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