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印刷:放飞“文创”梦想

时间:2022-08-14 08:30:37

华联印刷:放飞“文创”梦想

6月21日,华联印刷“云映像”文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华联印刷在经过10年的沉淀之后,站在新10年的起点上,在变革转型的探索之旅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互联网、电子媒体等技术的大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出版印刷业也不例外。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华联印刷选择迎接挑战。”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敏在华联印刷“云映像”文创中心揭牌仪式上如是说。“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20年后,技术会发展和应用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可能确切地预知20年后印刷数字化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朱敏对记者说,“我们能做的只有超前一步去把握,适时启动变革转型。”

文创中心:创意让产业链走得更远

经过10年的探索与发展,华联印刷已经跻身北京市书刊印刷前3位,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之一。但华联印刷并未安于现状而裹足不前,凭着女性独有的敏锐触觉以及作为企业家的未雨绸缪,朱敏带领华联印刷开始向新的领域挑战。

结合华联印刷自身的实际情况,朱敏对探索文化创意的新路径情有独钟。“我们希望通过出版印刷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与互动,延伸出版物印刷的产业链,与文化创意结合,拓展新的市场,依靠文化创意激发新的竞争力。”

华联印刷很早就在关注文化创意,经过两年的酝酿,半年多的准备,华联印刷“云映像”文创中心成立了。除了继续做好平面设计,新成立的文创中心将依托于华联印刷强大的设计力量,为出版界、文化界和艺术界提供IT信息服务、创意延伸产品以及艺术交流服务,让印刷服务于艺术,奉献于艺术。在文创中心揭幕仪式现场,华联印刷展示了“云映像”文创中心设计团队创意设计的众多别具匠心的本、册、皮质和大礼包类创意文化产品,以及艺术珍品复制作品和衍生品。

此外,还演示、介绍了在苹果、安卓等终端上的由文创中心设计制作的集成了文字、动静态图片、视频、音效、链接等多种效果与功能的精美电子书。朱敏还介绍,由华联印刷的上级公司中华商务自主研发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很快向合作伙伴独立、保密开放,随时可以查询生产进度;此外,RFID技术在图书上的应用,将适时清晰地进行物流和库存管理。

不仅如此,华联印刷希望在文化艺术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和更多尝试。朱敏说:“印刷是一种复制,在艺术作品复制的过程中,和艺术家就有了对话,慢慢延伸到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中。于是我们产生了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的想法。”文创中心揭幕活动特地邀请了去年华联十周年暨法国巴斯蒂安家族艺术收藏展的合作伙伴――法国欧中协会,将继续尝试在国内文化领域展开新的合作。

朱敏说:“通过艺术和文化的交流,激发创意设计的灵感,通过技术的应用让创意转换成所见所得,通过创意设计让产业链延伸,在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绿色环保:是责任更是一种态度

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华联印刷在2013年的主打项目之一,而另一项主要工作依然是继续坚持走绿色印刷的道路。华联印刷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绿色印刷,把绿色印刷作为自己的使命。2003年企业就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12月,通过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底,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成为印刷行业中唯一一家获得此荣誉的公司;2011年3月,首批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两年前,华联印刷制定了一个3年绿色印刷计划,包括3个方面、11个项目。今年是实施绿色印刷计划的第3年,到目前已经进行了6000多万元的投资,完成了计划中的9个项目,其中包括使用大豆环保油墨和水性环保油墨的中央供墨系统,采用免酒精润版液、水性覆膜胶、自动清洗装置,大量减少挥发性洗车水的使用,废物统一收集和分类回收等。华联印刷的这项绿色印刷项目在去年年底获得了北京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160万元的资金支持与奖励。今年,华联印刷将继续加大对绿色印刷的投入,除了探索与完成绿色印刷计划项目中剩余的2项――轮转机热能的回收利用以及使用免处理版材,还将投入和完善一些相关新技术和新设备,包括柯尔布斯胶装联动线、高效自动化平张纸胶印机等。

除了在生产上做到绿色印刷,华联印刷在管理上也奉行“节流”:缩减行政开支,完善采购程序,缩短生产流程,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此外,环保的意识与态度还体现在公司环境和员工生活的每一处:厂区内绿树成荫、鲜花点缀;节约用水用电,复印纸双面打印……崇尚节约、崇尚绿色的良好风气在华联印刷已蔚然成风。

朱敏告诉记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点一滴的节约,一点一滴的‘小钱’聚沙成塔,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绿色环保已经深入每位华联印刷人的心中,不是口号,更不是招牌,而是华联人真切的人生态度。”

转型升级:牢固根基探索发展

如今,行业转型升级是所有企业面临的课题,书刊印刷企业尤其面临这样的艰难抉择――是继续留在生存空间极度压缩的老本行业务上,还是铤而走险突出重围,另辟陌生蹊径?“转型创新,是每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企业都在思考的事情。”朱敏说,“很多企业都在尝试:有转型包装的,有尝试数字印刷的,有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的,还有定位特定客户群体,做特色服务的……华联印刷也在思考,也在积极行动,尝试新的方向。但我们首先还是做好图书、期刊出版印刷,做好自己的事情。”

朱敏一直跟企业员工强调,一定要先把主业做好、做强、做大。为什么?因为现在主业还能赢利,而所有的转型升级都需要摸索,不仅需要资金的密集投入,还需要承担不小的风险。所以,想要转型,要先要打好基础。只有先把基础做好,具备了转型的基础,才有转型的资本和能力。“虽然印刷术作为信息交流载体的加工服务手段的作用终将逐步淡化,但在短期内,比如说未来5年,印刷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地位不会受到强烈撼动。我相信,如果能做得好的话,将来一定是强者愈强。”朱敏强调,虽然现在整体环境不太好,但过多的悲观与抱怨于事无补,专心致志把自己内部的管理做好,挖掘自身潜力,才是积极应对之策。

当然,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印刷人也绝不可盲目乐观,绝不能无视新技术、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应该正确面对挑战。印刷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依托自身优势,找准方向,才是关键。

身为女性经理人,朱敏有着女性的坚韧与踏实,“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坚持。在困难的情况下,你还能发展前进,你才能变得真正强大。面对困难,谁能咬牙挺住,谁就能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念。”

结 语

温婉文静的朱敏是一个坚持和执着的人,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好、做到底。“大家都说转型升级难,我也觉得挺难的。因为现在大家的方向都不是特别清晰:转,向哪转,如何转?升,何时升,怎样升?所以只有不遗余力地去作尝试,不断摸索,在尝试过程当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步伐,才能真正推进和实现‘转’和‘升’。还有就是要坚持,看准了方向就要坚持。有一句话,‘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坚持,才能成功。”从外表瘦弱的朱敏的眼睛里,记者读到了一种坚定和自信。把舵手都有一双坚定、安静的眼睛,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他们是专注梦想的高手。

华联印刷主楼的大门上,书写着这样一幅对联,上联:绿色印刷点燃增长强引擎传递奋进正能量,下联:文化创意引领发展新动力唱出时代好声音,横批:稳中求进。或许这幅对联正是对华联印刷发展目标与前进方向最好的阐述与体现。

上一篇:行日子不好过 下一篇:梁上燕压力下优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