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政策、汇率变动、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时间:2022-08-14 08:06:25

谈经济政策、汇率变动、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政策、汇率变动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的增加没有引起通货膨胀,广义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由负逐渐转为正,说明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正向影响存在较长的时滞,提高利率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物价上升的压力,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即人民币升值)可以起到控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关键词: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人民币汇率

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问题。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汇率变动和经济增长对通胀的影响。

在有关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研究中,许雄奇、张宗益(2004)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财政现象,短期内赤字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王珏等(2010)得出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两者从长期来看有正向变动关系的结论。但Buiter(1985)、洪源和罗宏斌(2007)则认为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限。

大多数学者认同货币的增加是引起通胀的重要因素。Friedman和Kuttner(1992)的研究指出长期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几乎接近于1。姚远(2007)认为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高茵(2010)研究表明物价自身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起决定作用,而长期看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胀的最主要因素。

对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研究方面,McCandless和Weber(1995)以110个国家3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实际产出增长率无关。Barro(1991)等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有或正或负的影响。学界主要从汇率对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方面来研究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效果并不显著,且有较长时滞,人民币升值不能作为抑制通胀的主要工具。

由于国内外学者选取的样本区间和研究方法等的不同,对上述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鉴于此,本文选取2005年7月汇改后的至2010年12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和VEC模型研究这几个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

通货膨胀率(DCPI)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变动,财政支出G选取财政预算支出,货币供给量(M)选取广义货币供给量M2,利率(NIR)选取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经济增长率(DGDP)采用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月份的增长速度为其余月份的平均数,汇率(REER)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

消费者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速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货币供给量、利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财政预算支出来自国研网统计数据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自BIS网站。

(二)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数据往往表现为非平稳性,VAR模型要求序列是平稳的,因此首先采用ADF法检验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见表1)。

检验结果显示,原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 而其一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因而是平稳的。因此,原序列均为一阶单整I(1)序列。

(三)协整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可以揭示出非平稳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方法进行长期协整关系检验。以最小化AIC和SC为标准,确定VEC模型有线性趋势并有截距项,滞后期为5期(见表2)。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四个协整关系。第一个协整向量对应的协整关系为: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

(四)误差修正模型

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短期动态关系。省去系数未通过显著性为5%的t检验的解释变量,VEC模型为: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

从上式可得知,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834,符合反向修正原则,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的均衡状态趋近。财政支出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率有正向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通货膨胀有负向影响;滞后3期的名义利率、滞后1期和4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抑制了通货膨胀,说明提高利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以有效抑制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率对当期通货膨胀率既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稳定。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来刻画通货膨胀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信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的变动轨迹。

由图1可知,名义利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较大。具体来看,通货膨胀率在受到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正向冲击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稳定在0.8左右;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负,并在21期之后影响减弱;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率由短期的负向影响逐渐地转为长期的正向影响,说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很大的时滞;利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均为负,说明提高利率、人民币升值可以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经济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正。

(六)通货膨胀率的方差分解

本文采用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来考察通货膨胀率的方差被各变量所解释的贡献度(见图2)。

通货膨胀率自身的冲击是其方差的最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一直在53%以上,说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其另一个主要来源,在6期之后稳定在30%左右;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比较小。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第二,财政支出的增加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有效地增加了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率。第三,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由负向影响缓慢地转为正向影响,在长期则显著地推动了物价上涨。第四,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第五,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率有负相关关系,可以控制物价上涨。

综上所述,采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制定恰当的政策组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导致CPI的快速上升;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应当降低货币供应量;增强汇率弹性,缓解通胀压力。据此,在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浮动汇率制度是当前比较可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参考文献:

1.许雄奇,张宗益.财政赤字、金融深化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78~2002)[J].管理世界,2004(9)

2.王珏,宋文飞,韩先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

3.Buiter, W.H.A Fiscal Theory of Hyperdeflations?―Some Surpring Monetarist Arithmetic [R]. NBER Technical Working Paper,1985

4.洪源,罗宏斌.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理论诠释与中国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4)

5.Benjamin M. Friedman and Kennerh.N.Kuttner.Money,income,prices,and interest rat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

6.姚远.中国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2)

7.高茵.财政刺激计划、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与通货膨胀―中国1996-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2)

8.McCandless G.T,and Webert W.E.Some Monetary Facts[R]. Quarterly Review,1995(Summer)

9.Barro,Robert,J.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Quarterly Jouranl of Economics,1991(May)

10.曾令美,周庆武.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CPI的计量分析[J].上海金融,2008(10)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分析 下一篇:我国加工贸易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