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2-08-14 07:12:50

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引言:课堂教学进展与教学预设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属于教学中的正常情况。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即使做出教学内容和策略方面的调整,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一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按着教学预案赶进度、组织各项课堂互动,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生硬机械,缺乏根据学生表现和需要及时调整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这种课堂教学,一旦出现于课前预设情况相悖的状况,教师便无法有效因势利导,导致课堂难以走出教学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细致观察学生学情,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凭借自己的敏锐知觉感受预案设计知识的深浅、难易、容量,以及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快速做出反应和调整,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在此,从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的感受,和大家共勉。

一、细心观察,捕捉动态信息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学生要不断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也会不断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信息。此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相互关系、学习结果,并从学生细微的学习情节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带分数乘除法”时,发现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核对答案时,一个平日细心的学生计算频频出错,直觉告诉我:这个学生的计算方法应该出现了问题。马上赶过去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在计算时,没将带分数变为假分数,而是将带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两个部分分别进行乘除,然后相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不用担心上课情况与课前预设不一致,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的偏差属于教学中的正常情况。教师反过来要调查全班多少学生没有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或计算规则,如果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则需要对教学预设进行一定的取舍,删减内容、降低难度,改变学习方式在此进行难点突破,从而通过技术捕捉教学中的动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师生互动,捕捉即时信息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课堂活动,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情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倾听”学生思维动向,对学生进行因势利,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手段,能够圆满的完成问题,或者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学生当下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内容基本保持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过简单思考、合作,快速得出结论,且结正确率极高,则表明学生的当下的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都处在“已知区”,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性,教师需要马上调整教学预案,增加学习难度。反之,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目标还是无法得到有效突破,大部分学生五接受所学知识,或者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则表明学生当下的认知结构与所学内容处于“已知区”和“未知区”,不能形成有效连接,课堂教学基本属于无效劳动。此时,教师爷需要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降低学习难度、删减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退回到“最近发展区”,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训练,捕捉理解信息

课内板演和当堂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情的常用手段,也是教师捕捉学生课堂理解信息的良好时机。通过观察学生的做题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途径,数学公式、符号等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以及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等数学理解程度的信息。课堂限时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可以从学生的解题速度、正确率中准确捕捉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且能发现学习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对教师下一步教学,或课堂小结的侧重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为准确地捕捉理解信息,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三个层次。在板演时,要分别从每个层次中找出同等数量的代表人数,以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信息。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批阅不同层次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来了解全班学生的理解程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全面的理解信息。从而确定一下的教学侧重点和突破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加强讨论,捕捉隐性信息

小组合作、谈论是新课程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表现。小组讨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发言和辩论往往比师生问答更丰富、更热烈,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也会更丰富。因此,教师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的谈论进行方向引导,同时要明锐地察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以具体的形式存在,其实质却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的不彻底、运用的不熟练。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时候,从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知识后,老师出了一道相关的题目:出了圆柱体地面直径和圆柱的高,让学生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基于问题的难度较大,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就将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混淆;还有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时,错把直径当做半径运用;还有学生直接将半径乘高来计算侧面积。这种种错误都表现了出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或者以前某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甚至是不清晰。此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和强化,起到“补漏”和明确的效果,即使对以往知识的补充和巩固,也是对本课学习的加强。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从学生方面捕捉各类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此作为课堂教学、课堂调控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理解错误和欠缺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加强,最大限度弥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疏漏。并及时进行课堂调控,保证教学与学生的需要保持一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人力资源的远景规划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