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8-14 04:40:21

焦作市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焦作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综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全市共确认HIV抗体阳性691人,报告死亡241例。发现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青壮年为主。结论:焦作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多种传播途径并存,已到发病死亡高峰期,并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建议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监测检测、行为干预、救治救助、心理关怀等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流行病学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0

1995年发现首例以来,HIV感染/AIDS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为探讨综合防治对策,现对1995~2010年艾滋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5~2010年所有确认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据,同时收集各医疗卫生机构自愿咨询检测(VCT)、专题调查、常规监测、哨点监测等资料。

实验室检测:根据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所有血清标本采用HIV1/2抗体ELISA方法进行初筛和复检,两次阳性或1次阴性1次阳性后再用免疫蛋白印迹(WB)试剂确认阳性。

统计学处理: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流行强度:自199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以来,至2010年底,全市共确认HIV抗体阳性691例,其中死亡241例,现症患者289例,HIV携带161例。

地区分布:HIV感染/AIDS患者分布在全市10县(市)区。病例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县区为解放区、博爱县,2县区病例占全部病例的39.36%;病例人数50~100例的县区4个,病例人数在50人以下的县区有4个(见图1)。

时间分布:1995~2010年全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发现数量逐年上升。2003年之前,艾滋病疫情呈逐年递增态势,但每年发现人数较少(每年发现1~25人);2004~2010年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新发现人数处于高位平台状态(每年新报告80~100人)。

人群分布:汉族97.68%;农民占总数的39.80%,家政服务、工人、学生所占百分比依次为20.41%、15.05%、9.84%;文化程度:初中、小学、高中人数分别为369、141、108,各占总数的53.40%、20.41%、15.63%,文盲、大专以上人数较少;婚姻状况:已婚/同居、离异/丧偶、未婚分别占总数的57.45%、24.02%、18.09%;男380,女311,男女性别比1.22:1;夫妻双阳40对,单阳共有150人,其中男单阳68人,女单阳82人,二者之比1:1.21;年龄2~84岁,以青壮年为主,30~50岁年龄组527例,占总数的76.27%。

传播途径分布:有偿供血传播111人(16.06%),既往输血传播324人(46.89%),异性性传播157人(22.72%),同性性传播9人(1.30%),母婴传播16人(2.32%),静脉吸毒传播8人(1.16%),其他16人(2.32%),传播途径不详50人(7.24%)。每年发现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中,既往不洁输血和有偿供血途径逐年降低,性传播途径的构成比逐年升高幅度明显,同时出现了同性传播。见表1。

性传播途径分布:691例病例中性传播166例(24.02%),166例通过性途径传播者中,异性传播157例,同性传播9例。157例异性传播者中,婚内性传播44例(28.03%),婚外性传播113例(71.97%)。

报告病例样本来源:发现病例最多的是医院就诊者检测,共发现375例,占所有发现病例的54.27%,按照发现病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自愿咨询检测67例(9.70%)、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61例(8.83%)、医院术前检测50例(7.24%)、羁押人员检测24例(3.47%)、孕产期检测22例(3.18%)。

死亡情况:241例AIDS病例报告死亡者中:1999年报告首例,以后逐年增加,2006最高达36例,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分别为26例、26例、30例、30例。不同年份艾滋病病死率的变化趋势见下图。死亡率在2002年最高,达到48.48%,2001~2004年是艾滋病死亡率较高的年份,以后逐年降低,2008以后死亡率低于10%(见图2)。

经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艾滋患者群累计病死率依次为:输血/血制品30.34%、有偿供血26.51%、异性传播8.91%、注射5.09%。

死亡病例存活时间241例死亡病例中,1年以内死亡53.53%,具体存活年限,见表2。

讨论

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市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分散;2004~2007年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2010年疫情增长速度趋于平缓,新发现人数处于高位平台状态,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2004年开展了全市有偿献血员普查,并对阳性者的配偶及子女进行了检测。另一方面是方健全了艾滋病检测网络,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了广泛的自愿咨询检测,加大了检测人群范围和数量。人群分布以青壮年农民为主,文化程度偏低,且夫妻双、单阳均不在少数。该人群处于性活跃期,有通过性接触、母婴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分析原因:①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全面深入落实,降低了艾滋患者群的恐惧绝望心理,一些人对艾滋病预防有了麻痹思想,单阳夫妻间性生活时抱侥幸或感染上无所谓心理等原因不规范使用安全套;②病例中离异/丧偶、未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4.02%、18.09%,再婚、结婚的可能性极大;③传宗接代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加上母婴阻断项目的成功实施,使一些阳性育龄妇女坚持生育。上述3种原因无疑增加了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的危险,因此对当地单阳配偶、阳性育龄妇女、丧偶及未婚阳性管理是今后随访、宣传、干预工作的重点。

从我市艾滋病疫情的传播途径构成可见,既往不洁输血/血制品传播(46.89%)及有偿供血传播(16.06%)仍是我市疫情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性传播已经成为疫情构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异性性传播22.72%,同性性传播1.30%)。从每年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构成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既往不洁输血和有偿供血途径构成比逐年降低,性传播途径的构成比逐年升高幅度明显,这与湖北省[1]、深圳市的报道相一致[2]。可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构成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经血液途径传播所占的比例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而经性途径(尤其是非婚途径)传播的比例开始快速上升。

在性接触传播中婚内性传播28.03%。婚内性传播是造成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构成部分[3],只有尽早发现传染源,管理好单阳家庭,才能杜绝婚内性传播的发生,如果病例发现较晚,发现时已经构成了婚内传播,再进行家庭内的行为干预已经没有作用;同时婚外性传播71.97%,男男同性恋人群开始出现疫情传播,可见婚外异性、同性传播[4]均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宣传、监测和干预力度,早期发现病例,早期治疗。

从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途径来看,在临床就诊者中发现了较多的病例,说明我市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正处于发病的高峰。从表2可以看出,我市53.53%的死亡患者在病例发现1年内死亡,这与湖南省的报道相一致[5],主要原因为发现时间较晚,在发现时已经合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最好时机。由此可见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最有效办法是早期发现病例,早期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参考文献

1 彭国平,张艺,蒋洪林.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9,15(3):292.

2 陈琳,王月云,罗贤如,等.深圳市2005年~2007年HIV/AIDS人群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9,15(2):176.

3 李洁,李宁,马彦民,等.河南省457例婚内性传播艾滋病病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11,17(2):135.

4 高省,王丽艳,丁正伟,等.中国部分城市男男人群特征及HIV感染状况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8,14(6):548.

5 欧秋英,魏秀青,陈曦,等.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672.

上一篇: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及依从性的干预方... 下一篇:凉州区26077例农村已婚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